🐔2022.10 胡言乱语
Oct 1, 2022
| 2022-12-18
0  |  0 分钟
type
Post
status
Published
date
Oct 1, 2022
slug
2022.10 胡言乱语
summary
2022.10 胡言乱语
tags
读书
category
胡言乱语系列
icon
password
 

2022.10.31 如何找寻真正的兴趣?

很多时候在做的事情并不是想做的,即使想做的事情也大部分是因为能获得“成就感”而非真正想做,重视结果,忽略了过程,已经分不清自己喜欢的是那件事本身,还是做好那件事所带来的种种收益了。而当遇到困难,成就感出不来时,兴趣就瞬间消散了。
真正的兴趣爱好是不功利的,无论你是否做得好,你都会想做的,就是那件你十分享受其中过程,而毫不在乎结果的事。
以某人的特质,不太聪明,不喜欢张罗事,不喜欢管人,不喜欢被人管,不喜与人瞎扯,没有太多创造力,但做事细致认真,适合做一些工匠类的事情,但不能上升到艺术家那种。比如木匠、捏泥人、老实写代码、电工、水管工、装修师傅、专业搭积木、开挖掘机等。
如果仍未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李开复有一个建议:给自己最多的机会去接触最多的选择。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
通过图书馆、旁听、网络、讲座、打工、社团活动、朋友交流、电子邮件、电子论坛等方式接触不同的领域、工作、专家。

2022.10.30 十月读书总结

本月读完的书
《我的名字叫红》《日本沉没》《生活中的投资学》《皮囊》《我在印度的701天》《命运》

2022.10.29 搬家

国内的内容平台和文档平台必然是不敢用了,随时都面临被审查封锁的危险,从腾讯文档到飞书文档已经被封了不下5次了,这次搬到 Notion 来,世界级大平台,关键是自由。
尝试过以下方案,折腾了一天,最终还是选择了方案四:
  • 第二种,和第一种类似,但是可以直接生成静态页面,所以就有着和静态博客一样的速度和灵活性,可以直接部署在国内。这种方法的典型方式是 Gatsby+Notion,这种方式的主要问题是主题不够丰富,大概率需要自己修改很多东西才能用,和成熟的 hugo、hexo 比,差的有点太多。
  • 第三种,将 Notion Page 转换为 Markdown 文件,然后就可以直接使用 hugo、hexo 等成熟的静态博客生成器。主要问题是虽然现在 notion 官方开放了 api,但是没有 api 可以直接将 notion 的数据结构之间转换为 markdown,现在虽然有一些第三方库(例如 notion2md )支持,但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么不支持图片,要么不支持 table 等格式,总是会欠缺一些。代表性方案 notablog
  • 第四种,不折腾,使用“Notion” + “短链接”的方式,简单,虽然丑一点,但本身是为了写点东西,而不是为了折腾工具和主题。

2022.10.28 周五,阶段性结论

有时候你是否是对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得让别人觉得你是对的,这样才能合作得下去。
失去了信心,再找回来就不容易了。但是生活还得继续,就这么继续。
远距离协作和异地恋一样,很少有成的,因为只能通过文字和语音沟通 (视频可忽略),而这两样代替不了表情,传达不了同理心。

2022.10.26 读《命运》by 蔡崇达

  • 她认为,“相信人有灵魂很重要,你的一生心里才有着落”,以及,“知道怎么死才知道怎么活”。
  • 你看他们不怕出力不怕脏,因为下不了海,只能当装卸工——是命运把他们按在这个角色里的。所以,以后你看到谁被按在哪个角色里,无论你喜不喜欢那个角色,无论那个角色多讨人厌多脏,你还是要看到按在他身上的那个命运的手指头,说不定命运的手指头一松,他就马上脱离那个角色了。
  • 这世界一个个人,前仆后继地来,前仆后继地走,被后人推着,也搡着前人,一个个人,一层层浪。我爷爷我阿母的浪花翻过去了,我的浪才往前推;我的浪花要翻过来了,这不现在又把你往前推。我的人生,自然是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人生,也就是我的故事。就如同我的故事,终究是你的故事。
  • 那么多次想死,我就是听着一个又一个人的故事,这才活下来的。我也说不上,是谁的哪个故事,告诉我什么道理,也说不出,我感受到了什么,但我就是这样活下来的。然后我把我的故事,说给另外的人听,把他的故事,说给别人听,大家就都活下来了。我不知道怎么回复,坐在神婆旁边的石礅上。神婆不嗑瓜子了,也不抖脚了,她长长地伸了一下懒腰,说:我有时候在想,说不定,人的灵魂就是这故事长出来的。人用了一辈子又一辈子,以这一身又一身皮囊,去装这一个又一个故事。
  • 傻孩子,再告诉你一个秘密啊——只要我们还活着,命运就得继续,命运最终是赢不了我们的。它会让你难受,让你绝望,它会调皮捣蛋,甚至冷酷无情,但你只要知道,只要你不停,它就得继续,它就奈何不了你。所以你难受的时候,只要看着,你就看着,它还能折腾出什么东西,久了,你就知道,它终究像个孩子,或者,就是个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命运终究会由我们自己生下。我们终究是,自己命运的母亲。
  • 我不是早就说这个世间生病了吗?生病了就会难过一下,但难过后就好了。你看,咱们不是已经囤了鱼干地瓜干吗?咱们就安心看看这命运到底安排咱们怎么活。
  • 这世界上一件件事情,也是一条条生命。一件事情落了地,它自己就会挣扎着长出自己的模样。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把这件事生下来,然后看它到底能长成什么样子。
  • 这世界最容易的活法,就是为别人而活。而如果那人恰好也是为你活的,那日子过起来就和地瓜一样甜了。
  • 看到过收成的人,会更知道怎么开始种地。
  • 命运不会只是条潺潺流淌的溪流,它会在经过某个山谷时就突然坠落成瀑布,还可能在哪个拐弯后就汇入大海消失不见了。
  • “逝去”不是化为乌有了,“逝去”也是有“去处”的。
  • 这人间从来没有生离,没有死别。这人间不过是,天上的人来了,天上的人回天上去了。
——蔡崇达《命运》

2022.10.25 第三次转世

飞书文档相比腾讯文档厚道的地方在于,它会告诉你被封了,而腾讯文档你要是不客态访问,根本都不知道自己的文档已经被封了。
notion image

2022.10.24 读《非暴力沟通》wip

非常好的可落地的一本书,值得反复读以及不断实践和总结。
  • 第二章 异化的沟通方式
    • 道德批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 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
    •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 不要进行绝对化的评论或者下结论,而应该只在特定时间和情景中进行观察,并描述观察结果
  • 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
    • 注意区分感受和陈述想法、评论和观点
    • 如果混合了感受和想法,也会导致沟通不畅
  •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2022.10.23 开奖

今天开奖,大家一片哀嚎。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谨慎的后果

2022.10.22 读《我在印度的701天》

作者郭菲,四川大学法学硕士,后任教于乐山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2016年被国家汉办选中去到印度理工学院担任中文教学,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中文教师,2016年,在天涯论坛上发表《天竺一梦——你从未听过的印度声音》成为热帖,由此被上海文化出版社看中,集结后出版此书。
世界很复杂,误解常常来自无知。不要被各种包装的主义蒙蔽眼睛,亲自去走走看看,就会发现众生平等,众生皆苦,众生皆无奈。

2022.10.19 冷知识点

notion image

2022.10.17 宇宙的尺度

“星际航行因为恒星间的空旷让我们绝望,实际上,虽然银河繁星璀璨,但是平均密度比奥尔特云还要稀薄。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在漆黑寂静的太空中飞向一个遥远的目标,它要用两千年时间加速,保持巡航速度三千年,再用两千年减速。飞船本身则经历了上百个“王朝更迭”。飞船上一代又一代的人出生又死去,灿烂的文化兴衰在这个小小的世界被重演;飞船的出发史已经如三皇五帝般成为遥远的传说,地球已经成了上古时代虚无飘渺的梦幻,飞船上的考古学家们从飞船沧海桑田的历史遗迹中已找不到可以证实它存在的证据。那遥远的目的地也成了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神话,成了一个宗教的幻影。而更令人窒息的是,这艘历经人类文明史的超级飞船的目的地是天狼星,对我们而言,这个距离在银河系中也仅仅是家门口般的存在”

2022.10.16 读《皮囊》

这本书读起来让人感觉很踏实,蔡崇达很会通过文字,通过一个个故事,带你穿越回过去,让你去体验他经历的艰难岁月,其中的亲情、爱情、友情和成长的痛,仿佛就是你自己的故事,让你能很自然的唤起了那些已经被沉埋于记忆深处的回忆。他在书的最后说“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些文章就像从自己的骨头里抠出来的,那些因为太过在乎、太过珍贵,而被自己刻在骨头里的故事,最终通过文字,一点点重新被‘拓’出来,呈现出当时的样子和感受”。
《皮囊》这一篇是关于作者外婆的母亲,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她是个很刚强的人,女儿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她不哭不闹,看到一只没有死透的鸡洒着血到处跳,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帮它了结,“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即使切了手指,也只是冷静地喊“哎呀”,“没事,就是把手指头切断了”,接下来她自始至终,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阿太说过的名言 “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她也豁达地说“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则是记录家庭经历的艰难岁月,作为家庭支柱的父亲中风倒下,家庭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地,亲情成了家庭的信念,母亲带着作者和姐姐努力经营和管理加油站,同时照顾瘫痪的父亲,为了从来不说的爱情建房子,读来让人心酸和动情。
《张美丽》《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则写出了大部分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小镇少年们成长中的痛。在那个极速改天换地的变化时代,张美丽在新旧思想的碰撞下无辜地死去。向往外面大世界不愿意捕鱼的阿小们还是屈服于现实,成了小镇新一代的渔民,走到香港的阿小们也不过是香港那个小渔村的新一代“渔民”。天才文展一开始就展露出过强的目的性,而且能朝着自己的目标规划,但这样仿佛是直线的命运反而走出了曲线,梦想去大城市的文展依然回到了小镇,困于自己内心的原点。
《厚朴》是一个相对长一点的故事,厚朴有着对新世界的强烈渴求,他想象着新世界的样子,他参加各种社团,组织乐队,写故作深刻的歌,把老师轰下讲台,打架,交女朋友,成为众人心中的偶像,活得无所顾忌,肆意挥霍青春,畅快淋漓,大喊“我们一定得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只有一次青春啊!”。他以为他已经走进了新世界,但其实他不过在模仿,一直活在对梦想的虚幻想象中,而不是切实的实现里。他看到梦想背后那芜杂、繁琐的要求时,是否会有耐心,是否具有能力,是否能有足够的接受度——梦想原来是卑微的执着。他只不过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身上的各种渴求,找不到和他热爱的这个世界相处的办法。每个人身上都有太多相互冲突却又浑然一体的想法,他只是幼稚,还没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谁。
青春很多人都经历过,曾经梦想改变世界,改变命运,可是现实如此残酷,梦想的实现,命运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间就能完成,而是需要厚厚的积淀。那些曾经喧闹的青春,总有沉寂的一天,那些过于庞大的梦想,不如一步步走稳当来的重要。
时光的列车飞速向前,有人上车有人下车,而太多人的一生,被抹除得这么迅速、干净。他们被时光抛下列车,迅速得看不到一点踪影,找不到他们的一点气息,甚至让人凭吊的地方也没有。还在列车上的我们,只能留着一些名字和名字牵扯的记忆,直到我们下车。

2022.10.15 工作是一项重要资产

在经历了一个长达 7 天的工作周之后,是时候来思考思考工作的价值了。
为什么工作是一项重要资产?
我们都知道会记学的这个公式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就是“自己的钱”,负债就是“借来的钱”,也就是“别人的钱”。“自己的钱”加上“别人的钱”,才是我们可以总共可以支配的钱。只要你能有效地使用、持有或者处置,并为你带来可能的经济利益,那么这项资产无论最终的所有权是谁的,在持有期内,它都是你的资产。
如果把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当成一家公司,上面的公式可以拆成
资产 = 负债 (贷款 + 工作) + 所有者权益 (积蓄的资金)
负债里的贷款很好理解,但是工作为什么也可以放进去呢?因为工作的所有权虽然不是我们的,但是它既然能为我有效持有、使用,并且带来相对固定的收入 (工资),完全符合所有关于资产的定义,它理所当然地就是一项资产。工作不仅是一项资产,它还是一项特殊的资产,从投资和理财的角度,具有如下三个鲜明的特征:
  1. 能持续、稳定地带来相对固定的收益。在未辞职或未遭解雇之前,也就是持有期内,它就像一只永续债,带来固定的孳息。
  1. 能随行就市地保值增值。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工薪总是随着物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事实上,工作可能是世上最好的一项抗通胀的保值增值的工具了。
  1. 无法买卖。只要是受雇于人,工作的所有权,都不是你的。你所能做的,只能是依托于工作,付出自己的劳动,收获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工薪。也就是说,对于工作,我们只能持有、使用和收益,但是没有最终的所有权,无法像处置自己的净资产那样自由买卖。
如何评估工作的价值?
像上面说的,将工作看成永续债,其价值还是非常好推导的
净收益÷折现率=工作价值
净收益,是指扣除掉国家规定的需要缴纳的各种保险、税费之后,能交到你手中由你自由支配使用的那一部分;
对折现率的选择,可以相对于银行存款,根据自己的风险喜好,选择不同期限的存款利率。那如何选择合理的折现率?我们选择的折现率算出来的工作价值,其持有人应该要与持有相等现金资产的人具有同等生活水平。
拥有现金的人,投资收益率应当等于 GDP 增长率 + CPI 增长率 + 能覆盖掉工作薪金的增长率。而把长期投资复合收益率设定在 10% 是比较合理的,这样减去 GDP 增长率和 CPI 增长率,就是剩余增长率。中国目前 GDP 增速约在 6%-7%区间;目前 CPI 增速在 1%-2.5% 区间,剩余增长率大概就是 1.5%-3% 的水平。
拥有工作的人,由于上面提到过的工作的特性,工作这项资产能带来稳定收入,且正常情况下涨幅将与国家 GDP 及通货膨胀系数 CPI 大体同步。因此可以按剩余增长率的水平来估计折现率。
举例:如果年薪为 6 万元,如果取 1.5% 的折现率,则工作价值为 6万÷1.5%=400万。另一个拥有 400 万元现金的人,通过投资生活,从长期而言,他能实现大约 10% 的复合收益率,去掉 GDP 和 CPI 增速的影响之后,则还有大约 1.5% 的收益用来生活。这样,这两个人的生活水平,将能保持大体相当的水准 (不要杆,这里指的是收入这部分,没有考虑可持续性以及生活中可支配的时间等方面,如果要二选一当然还是拥有 400 万现金更好,毕竟这是所有者权益而不是负债)。
—— 读《生活中的投资学》

2022.10.14 时间管理大师成长之路

  • 时间不是省出来的,时间管理的秘诀不在于节省时间而在于效率。
  • 关注停顿点:一件事情结束后,不要被惯性带着跑,停下来想想接下来要做啥,为什么做,优先级如何,怎么做最有效果。
  • 管理心理能量:脑力和体力一样,都是有限的,所以要注意精力分配,保证充足的休息,即使这样,每天能集中精力高效工作的时间也就 2 个小时左右。
  • 掌控环境因素:尤其是声音和光线。蓝白光让人有活力,逻辑和思维敏捷度提升,昏暗的光让你放松,能提升创造力。

2022.10.13 记录一下

今天在北京 Sitong Bridge 发生了一起 “tank man” 事件。现在我躺在床上,想着这个人现在同一时间会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他之前有过怎样的经历和心路历程让他走出这一步,他以后会怎么样,这些可能通通隐入重重叠叠的黑雾中了,仿佛从来不曾有过。再或者,如果可能的话,未来的历史学家们,未来的马伯庸们可能会借着一点点残存的资料写一两个悲伤的故事吧。

2022.10.13 一些干货经验

优秀算法工程师特质
  • Data Driven,对数据敏感,用数据说话
  • Problem-Solving Driven,不沉迷于‘锤子’和造轮子
  • 能解决问题,更能发现问题,能逐步发现深刻的问题,能把问题变成方向
  • 刨根问底,追问本质,直到清晰理解,绝不不模棱两可
    • 大部分让你跌倒一次的事情,如果不搞明白就放过,下次大概率还会让你跌倒一次
  • 多自省,多全局视角 Review,多问 Why,不被惯性驱动,持续迭代
  • 自驱动,能 E2E 推动问题解决
个人成长
  • 如果不触碰到边界和盲区,就很难有成长
  • 多动手,深入细节,获得反馈
  • 持续学习,有输出也要有输入
  • 多总结多复盘
  • 敢于挑战难题,要有韧性,对短板也要有认知
from 团队 leader

2022.10.12 写给 5 年后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站在此时此刻,回望过去,总觉得很多机会似乎理所当然,只恨自己当时为何没看到,那 5 年后的彼时彼刻再来看此时此刻呢?肯定也会觉得此时此刻充满了很多机会吧,财富的机会、相识的机会、相逢的机会、相守的机会、最后一次的机会等等等等,很好奇到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需要一个类似昨天寻找优质投资标的的方法,能拨开重重假象,找到最本质的逻辑,通过它发现未来的方向。思考中。You must know what you want in life, then understand why you want it. If the 'why' is big enough, the 'how' is easy.

2022.10.11 分享一个财富秘密

有点长,写不下,单独更新在
💰
2022.10.11 一种靠谱的选股和择时方法
事前充分调研、抓住核心要素、始终坚持长期思维,这是我们买卖股票,甚至是做任何人生大事决策时,都必须坚持的三项基础原则。

2022.10.10 在 Quill 上赚了0.4美金

第一次接触这种所谓的 web3.0 的玩法,只是把前几天的日记发上去了,感觉就是个付费阅读模式,还没玩懂。虽然显示有收入,但是不知道怎么提现。具体的玩法是偶然在这个文章里看到的:怎么在Web3上靠写作赚钱 - Crypto Margin Trading Guide
notion image

2022.10.09 互联网沙漠

感觉大陆互联网已经变得越来越沙漠化了,这种沙漠化是指的深度内容少、多样性差和优质信息难搜到。知乎之前还是不错的,有很多深度回答,但现在也开始充斥了各种软广和对喷;微博不用说了,就是个喷子和机器人的元宇宙;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也越来越水了;抖音和头条更是各种小姐姐和各种神奇逻辑的文章;百度搜索也更是摆烂了好多年了。而反观英文互联网,几乎任何一个小主题,你都能找到小或者大的论坛或者博客,里面的讨论非常深入且高质量,更不用说 wikipedia (英文版) 这种怪兽级别的存在。最近想系统性了解下投资理财相关的信息,发现就连隔壁的台湾都有不错的网站。
为什么呢?习惯于通过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包装上各种主义的内容,刺激本来就没有分辨能力的国人 (原因懂得都懂),快速获取庞大的流量,然后割韭菜,用户精神得到吸毒般的满足,内容提供方也赚到了钱,双赢,然后就在资本的裹挟下,一路进一步扩大规模。没有人有耐心去生产深度内容,也没有太多人想去消费它,小而美的东西没有生存空间,这种激励体制就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还有一些原因,推荐看 physixfan 的文章
吐槽归吐槽,换个角度来看,这也许就是机会吧。哪怕做一点搬运,稍稍弥补一点点信息差,虽然可能不能赚钱和赚眼球,但也是一份功德吧。

2022.10.08 交换

看到纽约时报上一篇文章对我国政治逻辑的一段描述:
“......为了实现这一切,巩万萍和数百万像她一样的中国人与执政的xx党有个心照不宣的约定。政府保证每一个努力工作的人,甚至是农民的孩子,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作为交换,这些人远离政治,对爬上屋顶斥责强拆房屋的抗议者视而不见,并接受贴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海报宣传......”
这个逻辑其实就还是历史上固有的家天下的逻辑、父母官的逻辑,百姓就是儿孙,做官就是当父母,父母会想办法让孩子衣食无忧,但生活的所有事都得听父母安排,不听话就打屁股。
西方曾经预测资本主义可能是民主化的特洛伊木马,好像并没有成为现实,也许只有当我国真实的父母们都从传统父母的角色里走出来后,不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附属,整个社会治理的逻辑才会改变吧。

2022.10.07 读《日本沉没》

小松左京的科幻小说,出版于1973年。 (小松左京:1931年-2011年,本名小松实,是日本最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之一,号称“日本科幻界的推土机”,出生于大阪府。小松左京与星新一、筒井康隆合称为日本科幻小说“御三家”,就是 TOP 3 的意思)
这本书假想了日本因为地壳运动,爆发大量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本列岛即将全部在短时间内沉入海底,围绕此事,全书描绘了社会各界的反应尤其是政界的应对,即如何让一亿两千万国民在世界其他地方找到立足之地。
个人感觉这本书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对地理的描述和地壳结构的介绍有点过多,人物脸谱化,对民众的状态、政府及国际上的反应的描写有一些,也挺有意思,但总觉得差一点深度,尤其是这本书从头到脚都充满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一种大和民族的优越感,这一点让人感到不快,毕竟我厌恶民族主义。另外,这本书出版于 20 世纪 70 年代,正是日本经济腾飞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出版《日本沉没》,其实恰好是向社会喊出日本和日本人要走向世界的口号,如果不通过武力征服,就采用经济征服的方式,总之不能屈居于这小小的日本列岛,万一哪天真沉了呢,作者在书中对当时日本社会也多有批判,但总感觉还是属于怒其不争的类型,是要服务于他那个口号的。
不过,虽然如此,还是挺羡慕日本的,即使也有很多所谓的劣根性,比如意识底层“对国家像对家长一样的盲目信任”,让日本人采取“危机时的柔顺和懂事”式的基本行为方式,但至少,普通人民的民智开启了,对灾难、对政府、对社会的认知水平都在及格线以上。令人悲哀的是,类似《中国沉没》的书可能完全没法在中国出版,毕竟,没有大团圆的结局怎么能通过审核呢。

2022.10.06 历史周期律

这几年来,十四亿人受困于各种形式主义,很多无辜的人死于某个领导奇特想法的后果,若干年后,我们将如何回忆这一段奇葩的历史?会有人忏悔吗?
历史的规律还在重复,大跃进,文革,计划生育,还有很多居然到 21 世纪了都能敏感到不能提及的时间和事件,这个以历史为镜的民族 2000 多年来从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依然在历史的周期里沉浮,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等待大家都遗忘掉这些事。
作为个人,如果改变不了火车的方向,就应该努力从铁轨上爬起来,找张床躺着。
notion image

2022.10.05 读书

偶然读到王建硕 2013 年写的一段话,感觉挺好的,抄录一下。
“......读书其实是一件挺没有现实意义的事情,尤其是当日常的水龙头需要修,电费需要付,工作计划需要写,很多的人需要见的时候,读书的‘不食人间烟火属性’,的确不合时宜。所以除了临时抱佛脚的参考书之外,读书大体和现实世界无关,而关乎内心。读书是让人进入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世界。在那里,无论是小说让一个人经历不曾也不可能经历的事情,还是哲学书让人思考不曾思考的问题,或者就算诗歌散文,也是让人意识到自己曾有却不曾意识到的感觉,这些都是让人沉静下来,不那么浮躁的好办法......”
王建硕 2002 年开始写英文博客,后来是中文,写了十年,2012 年发表《博客已死》后,逐步减少更新频率到后十年几乎不再写,直到 2022 年上海封城,又开始在公众号开始写作。

2022.10.04 读《我的名字叫红》

多年前就想读这本书了,这次趁着放假终于读完了。《我的名字叫红》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穆克 1998 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以一件发生在伊斯坦布尔的谋杀案件作为主线,探讨生命与艺术的存在意义及信仰的冲突。
故事梗概:1590年末的伊斯坦布尔,苏丹秘密委托姨父大人制作一本伟大的书籍,颂扬他的生活与帝国,并将作为礼物送给对手威尼斯总督。姨父大人则召集了四位当朝最优秀的细密画画家 (高雅先生、橄榄、蝴蝶和鹳鸟) 分工合作,精心绘制这本旷世之作。此时离家12年的青年黑回到伊斯坦布尔,迎接他归来的除了与姨父大人的女儿之间的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案。高雅先生失踪了,随即被发现死于深井中,后来姨父大人也同样被谋杀。究竟是画师间的夙仇、爱情的纠葛,还是宗教派别的仇杀?苏丹要求宫廷绘画大师奥斯曼和青年黑在三天内查出结果,而线索很可能就藏在书中未完成的图画某处。
其实这个故事本身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值得分析的,让我感到比较有趣的是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
形式上,整本书的章节都出自不同讲述者之口,甚至包括一只狗、一棵树、一枚金币、红色和死亡都有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仿佛面对的是上帝本人以及众多围观的天使,从各自的角度细细地讲述自己的经历与观察,虽然知道这样的叙述方式在《罗生门》已经出现过,但我没读过《罗生门》,还是感到挺新奇有趣的。
内容上,作者大篇幅的阐述了伊斯兰细密画与欧洲绘画间的冲突,以及背后所对应的两种信念与世界观的矛盾。比如细密画遵守古兰经不得进行偶像崇拜的教导,因此强调描绘的是真主眼中的世界,重视故事本身传达的意义,而不是描绘事物的形式,所以会根据重要性安排画中事物的大小,也不要求画家有自己的个性在里面;而欧洲绘画则完全相反,画的是画家眼中的世界,强调细节和形式,会使用透视法等技巧表现出真实的大小,突出事物本身的美,同时画家会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这些在伊斯兰教看来简直就是玷污了神圣的真主,绝对无法容忍,这也成了书中两起谋杀案的根源。
整个故事的推动都围绕着细密画画家们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而展开,在艺术与宗教、艺术与人的关系探讨下,究竟是要依循赫拉特前辈大师的教诲还是借鉴法兰克大师的风格,他们难以作出抉择。但是,让人可笑又可悲的是,这些被细密画家们呕心沥血,以满腔热情、乃至牺牲了视力创作的绘画和书籍,最终去处要么是暗无天日的藏宝库,常年无人观赏,要么被王子与嫔妃们在玩游戏时乱涂乱画。
最终,时间碾过了一切,所有围绕意义和形式的讨论和争论都烟消云散了,“因为绘画被彻底地遗弃了,画家们画得既不像东方也不像西方,细密画家们也没有因此而愤怒或鼓噪,反倒像认命屈服于疾病的老人,带着卑微的哀伤和顺从,慢慢接受了眼前的情势。过去,他们曾肃然追随赫拉特与大不里士的伟大画师,如今已不再梦想前辈的传奇作品;过去,他们曾对法兰克画师新奇的技法新生向往,在羡慕嫉妒和仇恨中进退维谷,如今对它们也不再好奇。就好像入夜后家家户户关起房门、城市陷入夜幕一样,绘画也已无人理会。人们无情地遗忘了,曾经,我们透过截然不同的眼光看过世界。”
其实绘画就是绘画,文学就是文学,电影就是电影,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它们并没有什么使命,不要赋予它们过多的意义,产生无谓的算计、对立和战争,那毫无意义,如果有人在赋予这些事情意义,那一定是因为利益,但是这种利益又无处不在,我们可能永远也没法拆解出一个纯粹的绘画、文学和电影。但对于普通个人来说,我们还是可以有选择的,“事实上,我们并不在幸福的图画里寻找微笑,相反,我们在生活中寻觅快乐。细密画家们深知这一点,但这也正是他们描绘不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用观看的喜悦取代生命的喜悦。”

2022.10.03 优惠券的本质

最近两天花了不少优惠券,其实它的本质是三级价格歧视,并且利用心理效应,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刺激这些消费者去消费,从而完成更多的销售量。另外,当你还在想办法用优惠券时,至少说明你还不是富裕阶层,一个残忍的事实。
  • 一级价格歧视:根据客户所能承受价格的最大限度而进行的价格歧视,比如提前预定的酒店和机票会比临时订更便宜;
  • 二级价格歧视:按需求的多少来适当降低每个商品单价。简单说,就是你买越多,每个商品的单价就越便宜,比如买二送一,多买多送,第二杯半价;
  • 三级价格歧视:按群体(富人或穷人)来进行价格歧视。比如各种优惠券等等,商家在让大部分人享受到了优惠的同时,也在高阶级人士上赚到了更多的钱。优惠券还利用了大量的心理效应,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禀赋效应:人们会高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价值。一个面值5元钱的优惠券,当在你手里的时候,你总会觉得它代表着一笔巨资;
    • 沉没成本:消费者在获取优惠券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都是沉没成本。而在沉没成本产生之后,人往往会在沉没成本的影响下去做决策,而很难做到忽略沉没成本;但经济学告诉我们,沉没成本往往无助于最优化决策。举个例子:你花100块买了一张电影票。当你电影看到第20分钟时,你发现这是一部巨烂的电影,已经不想继续看下去了。很多人宁可为了那100元的沉没成本,会让自己继续忍受折磨和痛苦。但其实那100元本来就是无可挽回的,你完全可以在剩余的时间走掉,去干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 参照物效应(锚定效应):消费者在拿到优惠券之后,认为价格可以相对于原价有折扣,所以觉得值。比如商品标价1000元,只发给你5元的优惠券,你就会觉得“降价了”,觉得值。但实际上这个商品可能在发优惠券之前的标价是800元。

2022.10.02 冥想

记日记也是冥想的一种形式,都是向内观照。

2022.10.01 打造个人域名的一个简单方法

不用建站,不用代码,不用交钱,搞个短网址链接到你的某个页面就好了
国内比较好的短网址服务提供商如下,不要用BAT的,不稳定,不要问为什么
  • C1N短网址(https://c1n.cn):免费,且功能强大,可自定义域名,本文短网址 https://zhangqiyuan.c1n.cn/ 选用的就是他家的服务
  • 短链接(https://dlj.cn/#/):没用过,好像要收费
 
 
 
胡言乱语系列
  • 读书
  • 2022.11.03《GEB》前置音乐知识之赋格(fugue)2022.10.11 一种靠谱的选股和择时方法
    Cata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