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Post
status
Published
date
Oct 1, 2024
slug
2024Q4 胡言乱语
summary
2024Q4 胡言乱语
tags
读书
思考
category
胡言乱语系列
icon
password
2024.11.20
2024.11.19 如果你必须离开一个地方
“…如果你必须离开一个地方,一个你曾经住过、爱过、深埋着你所有过往的地方,无论以何种方式离开,都不要慢慢离开,要尽你所能决绝地离开,永远不要回头,也永远不要相信过去的时光才是更好的,因为它们已经消亡。过去的岁月看来安全无害,被轻易跨越,而未来藏在迷雾之中,隔着距离,叫人看来胆怯。但当你踏足其中,就会云开雾散。” from 《夜航西飞》
2024.11.16 地球是个旋转木马
凌晨三点想到的一句,感觉肯定是我独创的,准备白天扩展成一首诗,然而白天使用了一下谷歌,发现已经有太多了。
2024.11.15 语音交互无法成为主流
Voice will never be the ultimate user interface.
- Voice is inherently incapable of representing abstract thoughts:只靠口述几乎没法写成一篇文章。因为需要花时间去找到对应的词,把零星的想法整合成句。
- Voice makes quite a few things harder not easier:理论上,说出“叫一辆网约车去机场”似乎是完成任务的最简单方法,但是如果你还有其他细致要求,比如指定车型和限价,口头表达就会很麻烦。
- Voice is privacy invading:公开场合对着手机说话下达指令,大部分人都会顾忌到隐私问题。
- UI is preferable to understand the limits of software:很多事情,软件无法做到,视觉 UI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软件的功能。如果没有视觉 UI,你很难发现软件不能做什么事。
- Users don’t like talking all the time:没有人想一直叨逼叨逼叨。
- Voice can’t resolve real-world ambiguities:语言表达可能存在大量歧义,无法通过纯语音界面轻松解决。人工智能可能无法正确理解你想要完成什么。
2024.11.14 回到过去
村上春树最近接受《纽约客》采访时说:
I feel like the pandemic was a turning point, and the world is in retreat now, being dragged back into the past. I might even go so far as to suggest that it’s becoming more medievalized. Globalism is in flight in a big way, with social media, once so promising, now reaching a dead end. The image of a town surrounded by high walls may reflect that situation, of things being blocked, and obstructed. Perhaps in this era we live in, older stories may reveal a kind of unexpected resonance. I’m really hopeful about that possibility.
2024.11.13 问题
到今天,我的top 2待解决问题是
- 意识是什么;
- 生命是怎么起源的。
2024.11.12 禁欲主义
大部分哲学和宗教都在某种程度上,都有提倡一些禁欲行为,类似斋戒等,来达成一个目标:Strengthening your body and mind to make yourself indifferent to and indifferent from the things that are outside your control. That is to say, turn yourself into someone who can handle hardships with as few possessions as possible.
其实说白了就是提倡 MVP 生活,从根本上舍弃无法控制的事情。
from link
2024.11.11 伟大作品的3个层面
- 视觉冲击
- 情感共鸣
- 哲学思考
三者层层递进,而第3个往往是建立的前两个的基础上。能同时做到这三个方面的作品,可以称为雅俗共赏的伟大作品。
2024.11.09 如何活着
2024.11.08 祛魅
文明的发展是不断祛魅的过程,世界从神圣化走向世俗化,从神秘主义走向理性主义。
个人精神的成长,也是从学会祛魅开始:
对组织祛魅,认识到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到处都是修修补补凑合着过的组织,完美和光环不过是不熟悉真相导致的误解。
对人祛魅,认识到不论是某领导/某总裁/某专家/某老师,去掉“光轮效应”和“光环效应”,都是要吃饭拉屎放屁的普通人。
对鸡汤祛魅,认识到线性思维的局限性,放弃对“勤奋”的迷信,如罗翔老师所说:“你假如相信勤奋一定就能成功,那你就无法坦然的面对生活。”
当你不再盲目地跟着别人的路走时,你才会思考自己要去哪里。
2024.10.31 侠客行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周四,本周全程无尿点。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除了形容侠客,也可以形容做局的人。
@chengdu
2024.10.30 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
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Baader-Meinhof Phenomenon),也称为“频率错觉”(Frequency Illusion)。 它描述的是一种认知偏差,即当一个人第一次了解到某个信息或现象后,很快就在短时间内频繁地遇到或注意到这个信息或现象。
比如你刚跟人聊了某个商品,就突然发现微信广告给你出了这个广告,让你感觉像是有人在监控你。这种通常并不是真有人在监控你,只是之前的你并不会过度注意它,在我们日常接触的庞杂信息中,它们直接被过滤掉了;但一旦你开始很注意某个词、某个事物,它便会在你的认知中格外凸显出来,令你觉得它无处不在。
这个现象最初是 1986 年由 St. Paul Pioneer Press 的读者 Terry Mullen 提出的,他写信给“Bulletin Board”(一个专门收集搞笑事的栏目)提及了一件事,说他第一次听说“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德国恐怖组织“赤色军团”),之后不久又从另一个渠道很巧合地看到了这个词。这个故事刊登之后,读者不断提交自己经历过的类似事件,这个现象也因此被命名为“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
对我们的启发就是,要经常刷正向存在感。
@chengdu
2024.10.28 meme
革命就是传播传播革命的meme,但不止是革命,其实每个人都在传递观念,观念也是一种meme,它从你的嘴里说出去后,有些会死去,有些会继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们在公司里,也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制造meme,培养meme,让他们传递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的价值观成为普世价值,最后影响事情的走向,达成我们的价值目标。
@chengdu
2024.10.27 冷知识:演化的黑洞
生命大概在地球形成约5亿年后出现,距今大概40亿年,但是它们一直是细菌,跟我们几乎没有半毛钱关系,人类以及所有复杂生物 (包括植物、动物、真菌、藻类和阿米巴原虫) 有另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个祖先20亿年~15亿年前才出现,它一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是一种“现代”的复杂细胞,拥有精细的内部结构和空前的能量代谢水平,它们由一套复杂的蛋白纳米机器驱动,由数以千计的基因编码。但这一切是如何演化来的呢?这是个演化的黑洞。
2024.10.25 当前AI行业现状
2024.10.23 读《素食者》
恕我浅薄了,就这玩意儿也能得诺贝尔文学奖?
韩国小说家韩江的这本书出乎意料地薄,读完后感觉内容也很薄,只是一味地在某一两个女性身上集中展示女性的痛苦,压抑和哀怨,明里暗里地把源头指向父亲和丈夫等男性角色的粗暴和冷漠,完全没有深挖甚至都没有引导读者去思考背后的社会根源和解决途径。而且,角色们都有精神病似地在那”撞墙“和”自残“,然后不断给读者说“你看你看我多痛苦啊,别管为什么,就说痛苦不痛苦吧”,感觉真有病啊。
2024.10.21 读《状元媒》
叶广芩老师的这本书虽然是以她的家族为中心的故事,但某种程度上,也是我的家族,以及中国千万家族那几十年的故事。已经发生的事情既已无法改变,只能想想宇宙洪荒和大江东去稍稍平复内心的波澜。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可以借用王菲的歌《红豆》里的一句歌词 “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2024.10.20 完美工作
有兴趣 + 有挑战 + 有收入
2024.10.18 海钓
相比于自己玩游戏,更喜欢看别人玩游戏。自己玩游戏造因果,看别人玩游戏解因果。我可真是个做神仙的好苗子。
2024.10.12 ESP32
Espressif Systems (乐鑫科技) 出的这块单片机真是物美价廉,赞美。
2014.10.11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詹姆斯·卡斯在他的书《有限与无限的游戏》里介绍了两种类型的“游戏”,有限的游戏,有一个确定的开始和结束,拥有特定的赢家,规则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游戏会结束;无限的游戏,则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规则要保证游戏的无限性,规则是可变的,旨在让游戏永远进行下。有限的游戏到处都是,而无限的游戏,最恰当的例子也许就是「人生」。
有限的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的游戏玩的就是边界。所以无论你是卷各种培训班,或者起早贪黑考研考公,或者加班加点为升职加薪,都不要忘记,人生是个无限的游戏,不要按有限游戏的玩法来玩。
2024.10.10 青天白日满地红
大陆冷知识:1911年的今天,武昌起义发动,辛亥革命爆发,直接导致中华民国取代了清王朝。所以今天是中华民国的国庆节。
2024.10.09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创业容易守业难。任何团队规模一旦大了,就容易分裂成各种小组织,然后利益方向就会分岔,不同组织间的利益不会完全一致,组织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也不完全一致,每个人的利益和团队的利益也不完全一致。再叠加人的生态多样性,于是明争暗斗、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内外勾结、权谋心术就都出现了。
无论古今中外,好像每个朝代都是这么过来的,从志同道合的兄弟开创事业,到最后各种派系的斗争,闹得乌烟瘴气天下大乱,最后改朝换代再来一次。
为什么会有利益分岔?如何避免利益分岔?似乎本质问题是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所以至今没有看到好的解决方案。
2024.10.08 你唯一升级的方法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那些改变我们一生的道理,都是不是别人教会的,只有经历才能让我们真正把那些道理变成意识。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只有我们已经拥有的那些经历,决定了我们下一步会做什么。所以很多时候,你只要记得一件事,那就是: 去体验不同的经历。去爱,去恨,去在热恋中没心没肺地笑,去在失恋后声嘶力竭地哭,去翘课,去打架,去拼了命的读书,去让自己真的领悟那些道理。你所尝试的事,你所认识的人,都是你经历的一部分。他们帮助你去理解你一直知道但是不曾真正理解的事,他们帮助你去看到一直存在着但是你不曾看到的世界。
如果你每个星期都在做着差不多的事情,那么一年以后你还是一年前的你,只是老了一岁。如果你愿意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都去尝试一种新的体验,或者认识一个来自完全不同背景的朋友,那么一年后你会多一年的阅历和对世界的认知,这种日积月累的效果巨大到你想象不到。
2024.10.07 关于如何找到人生目标
知名博客写手Steve Pavlina在它的博客中对这个方法有很详细的描述,但似乎也不是Steve Pavlina自己想出来的,网上也有不少中文翻译版本。
(1) 先在你忙碌的生活中找出一个小时的完全空闲的时间。关掉手机,关掉电脑,关上房门,保证这一个小时没有任何打扰。这一小时只属于你,和你要找到人生理想这件事。你要记住,这可能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小时。你的生命可能在这一个小时候变得不同。如果一个小时的时间货币只能用来换一样东西,那么就是找到你的人生目标绝对是最值得的。
(2) 准备几张大的白纸,和一支笔。
(3) 在第一张白纸上的最上方中央,写下一句话:“你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
(4) 是的,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回答这个问题。把你脑中闪过的第一个想法马上写在第一行。任何想法都可以,而且可以只是几个字。比如说:“赚很多钱。”
(5) 不断地重复第4步。直到你哭出来为止。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尽管这个方法看上去很傻,但是它很有效。如果你想要找到人生目标,你就必须先剔除脑中所有那些“伪装的答案”。你通常需要15-20分钟的时间和过程去剔除那些覆盖在表面上的那些受到外界观念、主流思维影响而得出的答案。所有的这些伪装的答案都来自于你的大脑、你的思维、和你的回忆,但真正的答案出现时,你会感觉到它来自你的内心最深处。
对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类问题的人来说,可能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一个小时或者更多)才能把脑子里面的那些杂物剔除掉。在你写到50-100条的时候,你可能会想放弃,或者找个借口去做别的事。因为你可能觉得这个方法没有任何效果,你的答案很杂乱,你也完全没有想哭的感觉。这很正常。不要放弃,坚持想和写下去,这个抵触的感觉会慢慢地过去的。记住,你坚持下去的决定会将这一个小时变成你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小时。
当你写到第100个或者第200个答案的时候,你可能突然会有一阵内心情感上的涌动,但还不至于让你哭出来。这 说明那还不是最终的答案。但是把这些答案圈起来,在你接下来的写的过程中你可以回顾这些答案,帮助你找到最终的答案,因为那可能会是几个答案的排列组合。但无论如何,最终的答案一定会让你流泪,让你情感上崩溃。
此外,如果你一开始不相信人这辈子活着有什么目的,你也可以写下“1. 活着不为了什么。” 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坚持想和坚持写下去,你也会找到让你哭出来的答案。
作为你的参考,Steve Pavlina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花了25分钟在第106步找到了他的最终答案。而那些让他有一阵情感涌动的答案分别出现在在第17,39,53步。他将这些抽出这些答案重新排列,最后在第100步到第106步答案得到了升华。想要放弃的感觉出现在第55到60步(想站起来做点其他事情,感觉极度没有耐心等等)。写到第80步的时候,他休息了2分钟,闭上眼,放松大脑,然后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这么做很有效果,在那2分钟的休息后,他的思路和答案变得更加清楚。
无论你愿意用什么方法,你最终的答案一定会是一句比较长的句子,或者几句句子的组合。这个答案在外人看来一定非常的空洞,就像是我前面所说的那种“谁都知道,但是只有少数人真正理解的大道理”。但是这几句空洞的句子会对你有非常丰富而且有意义的含义:因为这是你自己用了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和精力去整理你过去所有的经历,去思考,去判断,去剔除,去整合,去沉淀,最终领悟出来的。
2024.10.06 福格行为模型
B (行为) = M (动机) x A (能力) x P (提示)
只有当动机、能力和提示都设计好,我们就能持续进行行动,做到我们想做的事情。而这个模型,也可以被用在设计用户产品的底层逻辑之中,让用户对你的产品爱不释手。
M (动机):想不等于能坚持,因为动机具有冲突性和波动性,会收到身体、情绪和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干扰。比如想减肥,但是看到好吃的蛋糕还是忍不住,刚办健身卡的时候能天天去,一个月后就慢慢没动力了;
A (能力):影响能力的5个因素,时间、资金、体力、脑力和日程,比如你设计了一个减肥计划,但是坚持不下来,可能的原因是量太大了,体力跟不上,可以试着缩小规模或者设计简单的入门步骤,缩小规模就是从只做一个动作开始;设计入门动作,就是养成仪式感,哪怕就去健身房进个门就算;
P (提示):需要是有效的提示,反面例子是早上提醒晨跑的闹钟,有效的提示是已经成为习惯的动作。比如洗完澡就会自然擦干身体然后就会穿衣服,已经形成肌肉记忆。所以可以把洗完养成的习惯,编码进已有的旧习惯里,具体有三步法:
- 列日常习惯清单(细);
- 为新习惯匹配行动提示,地点、频率和主题要保持一致;
- 反复练习和优化;行为设计=情绪设计,找到让自己开心的庆祝方式,并放到每次新习惯完成之后。
2024.10.05 三岁之前的记忆
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1、大脑发育。人类的记忆由大脑中的1000亿个神经元和突触承载,海马体负责把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孩子的大脑处于发育中,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都没有发育成熟,3岁之前,神经元之间的物理连接不稳定,很多突触形成,也有一些突触消失,可能因此有些记忆就消失掉了。
2、自我意识。新生的婴儿,觉得自己和周围环境是一体的,我和妈妈没有区别。既然是一体的,“我”还不存在,那么“我的记忆”自然也不存在。
3、语言因素。人类最早没有文字,所有的记忆用语言的形式代代流传。3岁前孩子的语言功能还不完善,还不能帮助他们梳理并存储记忆。
但是!三岁之前的事情虽然会被遗忘,但经历不会毫无意义,当时的感觉,或愉悦或悲伤,都必然通过另一种方式,保存在了大脑的某个角落里,成为人一生的底色。
2024.10.03 赌博
赌场放贷,不怕你赢,就怕你不赌。
2024.10.02 遍历性
跑赢大盘的基金虽然年年都有,但年年不同。股市里赚了一次大钱的人总是听说,但巴菲特却只有一个。
一群人做一件事取得的平均值,和一个人经历这件事很多很多次,是不一样的。一群人来炒股,对系统来说,是有遍历性的,即统计结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统一性,表现为时间均值等于空间均值。而对于个人来说,没有遍历性,你一旦爆仓,就已经永久地出局了。如果你无法承受小概率的失败,再大概率的成功也没有意义。要防止自己成为系统遍历性的牺牲品。比如俄罗斯轮盘赌游戏:左轮手枪里只放一个子弹,大家轮流对自己开一枪,每玩儿一轮,至少挂掉一个,然后大家分掉这个倒霉鬼的钱。表面看起来是有5/6的概率赚到钱,但这个是系统的平均值,到你个人来说,你敢玩吗?放在股市里,个人散户要想实现系统遍历性,几乎唯一的办法就是买指数了,其他几乎都是在玩轮盘赌。
投资并积累财富的最有用的策略就是几条大白话:别亏钱,少花多存,存的时间越久赚得越多。还有,别借钱炒股 (除非你有百分之百准的内幕消息)。
2024.10.01 这些狂暴的欢愉,终将有狂暴的结局
“T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
And in their triumph die, like fire and powder,
Which as they kiss consume. ”
这些狂暴的欢愉,终将有狂暴的结局
犹如烈火亲吻火药
在最得意的一刹那烟消云散
from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六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