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Q1 胡言乱语
Jan 1, 2024
| 2024-4-15
0  |  0 分钟
type
Post
status
Published
date
Jan 1, 2024
slug
2024Q1 胡言乱语
summary
2024Q1 胡言乱语
tags
读书
思考
category
胡言乱语系列
icon
password

2024.03.31 本季度读书

本季度从数量上看读完了9本书
推荐:《从唐诗走进历史》《世说俗谈》《在印度看印度》《苏东坡新传》《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不推荐:《人生每一步都算数》《了凡四训》

2024.03.30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有一首据说是苏东坡的诗: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首诗粗看就是首打油诗,有意思的点在于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同一句,刚好也符合了这首诗要表达的意思,细品则有佛家的禅宗意念在里面。与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 (671~740,六祖惠能大师座下五大弟子之一) 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一个意思,都是表达了人生随着阅历增长而对事物的看法所发生的变化,也是提醒世人莫要过分执着,往往这种执着的结果都是虚空,其实任何事情都没有你想象的那样重要。
尼采也在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提到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是一个精神上成熟的人,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看清生活的本质,依然热爱生活,屏蔽掉外在的纷纷扰扰,从容而淡定,使得自己的精神迈向清澈纯洁的境界。
类似的其他很多表达,比如《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圣经》传道书、杨慎的《临江仙》则都直接点明了这种结果的虚空。悟到了虚空,一般有两种人生选择,一种是看淡一切,小隐隐于野,从此不问世事做个隐士;另一种则是视生活为游戏,大隐隐于市,“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你到了那一层境界?又做了哪种人生选择?

2024.03.29 自律

1、电动汽车的最大缺点是,大部份能量都用来移动电池而不是移动乘客。比如人类的平均体重再70公斤左右,特斯拉model Y的电池重量是770公斤。from Hacker News
2、个人的财务管理,其实只有两条原则:一是支出小于收入,二是做对投资,投资对象是能够获利的资产,也可以是你的个人技能。from Hacker News
3、如果你感觉自己被困住了,焦虑并充满消极情绪,生命出现了停滞,那么治疗方法很简单:做点什么。
4、自律真的很难。一旦脱离了某种环境,自律就难以维系,这是假自律。难怪《礼记·中庸》里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2024.03.28 送别

人来人往。有为了伟大前程和摆脱现状而离开,也有从此岸走向彼岸的离开。
今天凌晨1时,曾以《巨流河》为人所知的作家齐邦媛去世,享年100岁。1924年2月19日,齐邦媛生于辽宁铁岭,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1947年到台湾,1968年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1969年出任中兴大学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1988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迄今。2004年,她在80岁的高龄开始动笔,历时四年写出了回忆录《巨流河》。作品以个人回忆录的形式,将历史大事一件件娓娓道来,将沧桑历史揉入娓娓道来的讲述。2013年我去台湾旅游,在台北诚品书店看到这本书,买了一本,珍藏至今。
2012年,《三联生活周刊》曾采访齐邦媛,问:《巨流河》表面上是家族史,实际上它牵起的是近百年来中国的大历史。回顾历史,你想对现在的年轻人说什么?
齐邦媛则回答到:我希望中国的读书人,无论你读什么,能早日养成自己的兴趣,一生内心有些倚靠,日久产生沉稳的判断力。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这么复杂,环环相扣的历史,再也不要用激情决定国家及个人的命运;我还盼望年轻人能培养一个宽容、悲悯的胸怀。
@beijing

2024.03.27 懂了吗

晚冬的早晨,
我走在北京的一座天桥上,
温暖的阳光从右边照到我的身上,
在左边我投下长长的影子,
从阳光里开出来一辆辆小车,
钻过天桥,
从我的影子里穿过,
我知道,
我朝着北方。
然后用最近大火的suno为我上面的词编了曲,atmospheric rock 风格,有点那味了。
@beijing

2024.03.26 知易行难

读书的时候遇到一个教授来到实验室访问,大家座谈期间他提到最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他说到一句“life is tough but so are you”,让当时年幼的我大感震惊,按我的想法,他这种功成名就的大教授应该是可以躺平享受了,没想到他也有自己的难处,后来年岁渐长,发现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问题,处理不好的时候生活就是 tough 的,其实真相是 Everyone you meet is fighting a battle you know nothing about. 所以,理论上我们应该 Be kind. Always.
@beijing

2024.03.26 不管是谁,在踏出新的一步前都会颤抖挣扎

(twi:hamukazu)
(twi:hamukazu)
@beijing

2024.03.25 莫要执着

深夜讨论房子的事情,突然想到大概 10 多年前,我在武汉一个老师 (只是我这么叫,她是个和蔼的退休老太太) 家里跟她学巴哈伊教的经典,忘记某次是读到哪本经典,她突然指着房子天花板说,你看这房子现在是我在住,再过十几年几十年,肯定不是我的了,大家来这世上匆匆一趟,没有必要过于执着于占有,体验过就好了。当时的我人生中第一次听到这么通透的话,还是被狠狠地醍醐灌顶了的。
记一首《临江仙》,这首词是在公元 1091 年 (宋哲宗元祐六年) 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 (今绍兴北) 徙知瀛洲(今河北河间) 途经杭州的老友钱勰 (穆父) 而作。当时苏轼也将离开杭州,以此词赠行。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beijing

2024.03.24 中国式传统悲剧

无权而多财,家贫而妻美,势弱而早慧。

2024.03.23 李振盛《红色新闻兵》

因为家族在这个时代受伤颇深,至今不敢读这本书。
这本书《红色新闻兵》(Red-Color News Soldier) 被《美国摄影》(American Photo) 杂志评选为2003年世界最佳摄影画册,并名列榜首。这是《美国摄影》创刊35年以来第一位中国摄影家获此殊荣。画册的首页是中国原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91岁高龄时,於2001年1月专门为该画册挥笔写下的苍劲有力的题字:"让历史告诉未来──李振盛'文革'摄影作品集"。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振盛先生,当年他在报纸(好像是《黑龙江日报》?)担任摄影记者,有相机和胶卷可以用来拍摄照片,因为工作需要,也因为个人兴趣,他开始拍摄批斗会现场的照片。当然后来媒体就像现在一样不受待见,经常会被斥为“反动派”,会被愤怒群众扯出胶卷,砸烂设备。于是他就找了几个人自己组成了一个“战斗队”,也戴上了红袖标,从此拍摄畅通无阻。为了保护一些照片,他在自己家里地板地下挖了个洞,把一些底片藏在里面,也因此保留下了这些照片。

2024.03.20 当前国内舆论逻辑

  • 优越感强,居高临下看世界 (各国都落后)
  • 自信心强,愿望思维看未来 (统一指日可待)
  • 中外两分,视普世观念为中国传统 (和平、道德、公平)
  • 西方邪恶,西方人对中国有天然仇恨 (双标、霸权、歧视)
  • 网络为准,视网红观点为常识 (经济决定论、阴谋论、债权武器、封锁促进科技创新)

2024.03.20 为什么宋有活字印刷,明清还要抄书?

01
一个反常识的结论是:活字印刷术并不好用。
正如中学课本上所说活字印刷术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重复使用、泥活字和铜活字耐久性比木制雕版印刷要高、占用空间小等等等等优点。
但这些优点相对雕版印刷术来说,都算不上绝对性优势。
而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反而有一个决定性的优势——那就是刻版的工匠可以完全不识字。
02
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活字印刷术的一个操作流程。
按照王桢《农书》中的相关文献记载,在活字烧制完成后,排版时需要一人唱版(把字读出来),一人拣字(把对应活字挑出来),一人排版。
到这里,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一整个操作流程,需要三个人都识字。
但凡有一个人不识字,整个流程都没办法进行。
而古代的识字率可是很低的。
有学者考究过雕版印刷品,发现很多雕版印刷品中会出现一些仅此一例的异体字,比如字上多一横,少一横,多一撇少一撇。
其中有一些或许是母本原来的笔误,但更大的可能是因为刻版的工匠不识字,在雕刻的时候照猫画虎,刻错了版。(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在明代嘉靖仿宋体,也就是枯柴体出现之前,印刷品是没有统一字体的)
这也很符合中国古代识字率低的史实。
所以一直到明清,中国印刷业依然是以雕版印刷为主,活字印刷术并没有大规模流行开来。
03
再其次,《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曾经很精准的描述了活字印刷术的另一个特点。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也就是说活字印刷术必须要大规模印刷,才能体现出优势,如果我只需要一两本,那我为什么不直接手抄呢?
所以,活字印刷术和抄书这两件事并存,一点也不奇怪~

2024.03.19 读《苏东坡新传》

首先,这是一本神书,作者李一冰也可视为一神人,神人作神书,读者之大幸事。
如某人所说,苏东坡的一生的主题,并不是如何报效他的朝廷,而是如何与自己的命运对抗。
与自己的命运对抗,这其实是每个人的人生中必经历的主题,年少往往轻狂,以为世界在我手,可随意翻覆,待入社会,独立谋生,许多牵连不断的工作和生活琐事,让人厌倦不堪。绝大部分人的工作,除了浪费生命之外,身名两皆无益。每日案牍劳形,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争名夺利。成家立室者更甚,上有父母日衰,下有幼儿待哺,不得不奔走劳役,弄得心神俱疲。本意做匡时济世的大事业,其实到头发现,人生大多数事都如儿戏一般荒谬,人到中年,往往有一种幻灭感,不知所为何来。大多数人面对这种幻灭,是走不出来的,最后往往屈服于命运。而苏东坡之所以千百年来被人所传颂,就是因为他给人生这个主题写了一份非常完美的答卷。少年成名,意气风发,但随后卷入高速旋转的政治机器,从此人生颠沛。他也不是从来就豁达乐观,他很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恐慌、迷茫和痛苦,也很真实地展现了自己走向豁达的过程,相当于把解题过程也写出来了。
苏轼的人生几个阶段
1. 一起:以天纵之姿,步入仕途
2. 一落:乌台诗案,大难临头
3. 二起:东山再起,扶摇直上,拜为帝师
4. 二落:知难而退,请辞杭州
5. 三起:再回京城,官至尚书,仕途高光时刻
6. 三落:一贬再贬,儋州开荒
7. 尘埃落定:大赦天下得北归,途中逝于常州
前半生,是苏轼;后半生,才是苏东坡;
在密州任上,那时的他还能写出《江城子·密州出猎》,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在杭州,当他思念远方的弟弟,他唱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回忆逝去十年的亡妻,他写下《江城子》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元丰二年,44岁,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是苏轼整个人脱胎换骨的开始,这期间,他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反映了他整体三观的转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在他来到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他写下了后来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三的《寒食帖》,更不用说《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和《定风波》这样的千古绝唱。面对这些转眼成空的所谓基业,苏轼彻底明白了人生如梦的内涵,这个世界,没有完美无瑕的彼岸,只有良莠交织的现实,他不再像范仲淹那样先忧后乐,而是忧乐并举。于是他开始享受生活,开辟东坡,做老农,并写下《猪肉颂》还发明了东坡肉这一名菜。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苏轼见到了自南国北归的王巩和随他远行的歌姬柔奴,交谈中柔奴说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让苏轼大受震撼,写下《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其中有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再后来,绍圣元年,59岁被贬惠州,在惠州的第二年,与侍妾朝云闲坐时,随口吟出《蝶恋花》,在无肉的时候,发明羊蝎子的吃法。及至后来,再贬海南,他始终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的诗词包含了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所有主题,他的机智、幽默、坦荡、豁达,给这些主题写出了完美的答案,并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出来,以至于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在人生的不同境遇里与他相遇。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附一个简略版的大事年表:
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出生在眉州眉山县;
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19岁,娶眉州青神县王方女王弗为妇;
1056年,宋仁宗嘉祐元年,21岁,从父偕弟,进京,进士及第,次年,殿试中进士乙科,丁母忧,回乡守制;
1061年,宋仁宗嘉祐六年,26岁,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4年,宋英宗治平元年,29岁,任满还京,次年1065年,王弗夫人卒于京师,再次年1066,父病逝,回乡守制;
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33岁,守制结束,续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次年1069年还京;
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36岁,反对王安石变法,外放,通判杭州;
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39岁,杭州任满,知密州,此年,朝云入苏家;
1077年,宋神宗熙宁十年,42岁,知徐州;
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44岁,知湖州,乌台诗案,坐牢百余天,出黄州团练副使;
1081年,宋神宗元丰四年,46岁,始辟东坡,自号“东坡居士”于此始;
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49岁,黄州5年结束,移汝州。游庐山,有《题西林壁》绝句;
1085年,宋神宗元丰八年,50岁,神宗死,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复起司马光为相,苏轼重获重用;
1089年,宋哲宗元祐四年,54岁,过了4年京师重臣和帝师的日子,陷入党争,求知杭州;
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56岁,求知颍州。次年下半年,回京任吏部尚书;
1093年,宋哲宗元祐八年,58岁,妻王闰之死,太皇太后高氏死,哲宗亲政,政局将变,求知定州;
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59岁,谪英州,后再谪惠州;
1096年,宋哲宗绍元三年,61岁,妾朝云死;
1097年,宋哲宗绍元四年,62岁,谪海南儋州;
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65岁,哲宗死,徽宗即位,大赦;自出京谪岭南已7年;
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66岁,归途病死于常州;

2024.03.18 上帝视角

看到自己的一张照片,感觉好陌生,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仿佛开了上帝视角,看到了人间的自己,芸芸众生中的一路人,苟且营生而已,于是似乎豁然开朗。

2024.03.17 我的三观

这是个巨大的永无止境的话题,最近的一些事情,让我有想法总结下我自己的三观,做一个阶段性的复盘。Link: ****** (此页面过于劲爆已隐藏链接,预计2025年的今天公开)

2024.03.16 教育的完成

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就像是一个闭环,多年后你有一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此时才是教育的完成。谈恋爱时才读懂《氓》,升学考公时才读懂《范进中举》,找工作时才读懂《孔乙己》,而谈婚论嫁时才读懂《孔雀东南飞》,这就是教育的及时性和延时性,教育提前为你灌输思想而在你拥有阅历那一刻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这就意味着之前的文章与老师,才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了他们的人物。 from 好好吃饭X

2024.03.15 中产为什么焦虑

本质上就是没有掌握社会生产资料,靠个人手艺吃饭,就是一个高级打工仔,靠出卖自己的智力赚钱,他的小孩继承不了他的技术和地位。所以中产阶级是最鸡娃的,因为没有生产资料,后代一旦找不到好工作,就会回归社会底层。 from 戴老板

2024.03.14 一个历史八卦

因为《水浒传》而广为人知的反面人物高俅,其实曾经是苏东坡家用的一个小吏,就是秘书一类的角色,他颇工笔札,也就是字写得好。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贬谪苏东坡等旧党,苏东坡临行前,打算把高俅送给曾布 (曾巩的弟弟),但曾布不受,遂改送驸马都尉王诜 (即王晋卿,有名的画家,渣男),而这个王诜与当时的端王赵佶 (宋神宗的第十个儿子) 交好,有一次,王诜派高俅去给端王送东西,恰逢端王在花园里玩蹴鞠,端王注意到了高俅,让他来对蹴,高俅高超的球技让端王很赏识,就把高俅要到了自己身边,宋哲宗死后无子,于是他的弟弟端王赵佶被立,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宋徽宗,从此高俅飞黄腾达。高俅得意之秋,苏东坡早已下世,但是高俅富贵不忘旧主,据说苏家子弟入京,他都给养问恤甚勤,甚至也推动当时对苏轼诗学禁令的宽容。
高俅官居太尉,统领禁军,但恃宠营私,导致禁军“纪律废弛”、“军政不修”,以至于金兵来袭之时,禁军瓦解,只能和宋徽宗一路南逃。《宋史·李若水传》中提到高俅死于靖康元年 (1126) 死后所有恩宠头衔皆被夺。

2024.03.13 阿姨

继学会叫“爸爸”“妈妈”后,小年同学顺利学会第三个词“阿姨”,最近疯狂使用中。

2024.03.12 来自 Reddit 的鸡汤

Reddit问答版:在你曾经受到的建议里,有哪些是你开始时并不理解但在后来证明非常明智的?
  • 严格来说,这不是我收到的,有个女孩在练习射箭时一直失败,她的教练告诉她:「你搞砸是因为年过于关注目标而忽视了自己的动作。」她说这是她得到的最好的人生指导。
  • 「我们作为人类往往会模仿我们交往的人的习惯,所以请与那些你真正想要效仿习惯的人为伍。」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想要戒烟,就尽可能避免和有烟瘾的人来往。
  • 「如果容易的话,每个人都会做。」这是我父亲说的,他是退休的发动机工程师。
  • 「进步,而非完美。」这句话帮了我很多。
  • 「每个人要么正在经历风暴,要么正在走出风暴,要么正在准备进入风暴。这就是生命的循环,直到你死去。」15岁的我心里想着,操,这也太消极了吧。30岁的我现在心想,天啊,奶奶说的是对的。
  • 「当你搬家时,首先要安排的是你的卧室。当一切都乱七八糟,你因为整天搬运箱子而筋疲力尽时,你有一个准备好的地方可以休息。」
  • 我的第一个老板在开除我之前对我说:「你知道如何高效地工作,但你不知道如何看起来像是在高效地工作。」过了很久我才意识到,人们更加追求的是他们认为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你所提供的真实价值。
  • 当我考到驾照时,我爸爸总是说:「开车时要像你和其他人车里都有个婴儿一样。」这话当时对我来说很奇怪,因为我只有15岁,但这让我成为一个非常谨慎的驾驶员,因为谁会想要对一起伤害婴儿的机动车事故负责呢。但现在这些话对我来说更有共鸣了,因为我现在有两个小宝宝。
  • 当我在接受机械工程的培训时,我的老师告诉我要多使用计算器。他随即补充道:「我不是你的数学老师,你的雇主也不是。你的数学老师希望你用脑子计算来证明你理解题目,但你的雇主关心的是任务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这就意味着要使用计算器。」这是一堂关于动力和期望的好课,尤其是当我们很容易陷入二元的对错思维时。
  • 我最初听到的一条看似奇怪的建议是:「不要急于同意,但也不要急于反对。」乍一看,这个建议可能令人困惑甚至矛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邀请,一个真正倾听、在形成观点之前对信息进行评估的邀请。在一个我们常常被鼓励迅速给出答案并与某种观点保持一致的世界中,这个建议提醒我们,花时间来处理信息和形成自己的结论是完全可以的。这不仅帮助我们避免判断失真,还让我们能够发展思维能力,更好的理解周遭世界的复杂性。
  • 「你可能是树上最甜的苹果,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苹果。」
  • 上大学前,我收到的告诫是:「确保你要有自己的海绵擦。」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直到住进集体宿舍并使用了一段时间的公用厨房,才发现如果某件物品是公共的,那么每个人都不会对它负责,用来洗碗的海绵擦就会如此,它会变得极其恶心。
  • 我得到的最好的招聘建议是:「我可以教任何人技能,但无法教他们态度」实际上,求职者会什么没有那么重要,只要他们愿意且能够学习,和他人相处起来也融洽。如果他们做不到后面两条,那么也不用考虑他们会什么了。
  • 在得知我即将生孩子后,一个长辈告诉我,他至今为止最有用的一条育儿建议是:「别发脾气,能洗掉。」
  • 我在一家金融公司上班时,有一天管理层召开全体员工会议,讨论接下来可能的裁员事项,老板说了这么一句话:「没有人是不能被替代的。」虽然他当时的意图是让我们不要追问裁员消息、做好本职工作,但我从来没有忘记这句话,因为它是如此的真实。
  • 我妈以前常说:「如果你想要做完某件事,就把它交给一个忙碌的人。」我不懂,难道不应该找一个手头空闲的人吗?直到我进入职场当了管理层,才反应过来这句话再正确不过了,能做完10件任务的人永远可以接下并干好第11件任务,而勉强应付2件任务的人往往无法处理第3件任务。
  • 当我18岁的时候,一个22岁的同事告诉我不要拼命提升工作效率,因为公司不会奖励我,他们只会给我更多的工作。这是个很好的建议,我最终意识到了。
  • 楼上两个真是卧龙凤雏。

2024.03.11 Yann LeCun论AGI之难

Meta 的首席科学家、「图灵三巨头」之一的 Yann LeCun 一直是 AGI 降温论的主张者,他的最近一场播客里完整的讲述了他的判断思路:语言是低带宽的,平均每秒的接收量差不多是12个字节,一个标准的大模型训练量是2x10的13次方字节起步,相当于一个人要花10万年才能读完的文本。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视觉的传输速率是每秒20MB,达到了语言带宽的1600万倍,一个4岁孩子所看到的信息总量,就比最大的大模型能够从互联网上进行训练的公开文本多了50倍。
这意味着三件事情:
1、冗余很重要,未必每个视觉神经都是有效的(你看到的大多数画面其实都不会记得),但从训练来说,冗余是自我学习的条件,冗余越多,越能接近世界全貌;
2、大部分的人类知识来自我们对于物质的感官体验,语言只是锦上添花,我们需要蛋糕来支持糖衣;
3、如果不能为机器充分提供高带宽的学习条件,达到人类水平的AGI是不可能做到的。
以及,是的,人类可以在看不到的情况下也能发展智能,甚至在看不到也听不到的情况下也变得相当聪明,但没有触觉是不可能的,触觉也是一种高带宽的能力。
from 阑夕

2024.03.10 养儿方知父母恩

呱呱坠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开蒙启智。悄悄变小的衣服,越买越大的鞋子。作为一个1岁2个月的小朋友,小年的脚已经长到了13.5cm。走路不用扶了。他要去的地方不满足会犟,会坐在地上耍赖。会指着饼干和水果的方向嗷嗷叫你拿。会抓着你的手带到他想让你去看的地方。会跟你在床上玩打枪倒地游戏(为此头撞到过墙壁,两次)。

2024.03.10 不妨大胆一点

1、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其实只是看着难,真投入做起来并不难。一般人容易高估短期收益和难度,低估长期收益和难度。所以不要畏难,大胆向前走,并且一步一步走扎实走稳当。
2、基于大模型的产品,如果主要功能是大模型提供的,产品本身很薄,那这个产品的竞争力就非常小,分分钟可以被模仿和超越。做出差异化的有竞争力的产品才是本质,不要过分依赖大模型。
3、不要为了做差异化而做差异化,要把心思放在用户需求上,不要总盯着竞争对手。

2024.03.09 猎巫之国

文革的群众基础真的很强大。吃人血馒头的人也是一代又一代。这个猎巫之国还有希望吗?

2024.03.08 什么叫做尽最大努力去做成一件事

我在非常年轻的时候,无意中被德国的一位前辈同事上了很重要的一课:什么叫做尽最大努力去做成一件事。这个lesson对我后来的思考方式影响很深。当时我在汉堡总部参加培训,被安排在一些核心部门轮岗。图片部的资深编辑是一个近60岁的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做过杂志设计总监,后来为了家庭退出过职场一段时间,再回来的时候,管理层已经没位置了,只能去一线。这是故事的大背景前情。
杂志是周刊,节奏快,每天早晨都有编辑早会。这一天的早晨,主编随口提了一句:某本娱乐周刊上刊登了某明星的八卦照片,她想要试试看这张照片是否适用于她们自己这本周刊新一期的某个栏目插图。然后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旁观了我的这位德国同事完成任务的全过程:
第一步:查阅所有日常合作的图片网站,变换各种关键词,搜索结果都为0;
第二步:致电这些图片网站的对接工作人员,询问是否有这张图片,然后被告知可能是那本杂志的私人供稿渠道,该张图片为非公共流通资源;
第三步:打电话给那本娱乐杂志,咨询是否可以共享这张照片(这步我当时觉得挺神的),被对方拒绝;
第四步:仔细查阅该本杂志的版权信息页,找到了摄影师的名字,然后通过行业名录,找到了摄影师的联系方式;
第五步:直接打电话联系到了摄影师,得知这张照片的版权还没签独家,顺利买到照片版权(并不贵),任务完成✅
我在旁边默默在想:如果是我,大概会停在哪一步?可能得知这张照片是非公共渠道流通资源,就差不多了。因为第一我会默认那本杂志的编辑不会愿意共享,第二,主编也没有说这张图独一无二非要不可。我可能会给一个替代性的解决方案,比如其他类似的图片备选。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在第一步就停下来了,直接告诉老板“图片库里搜不到这张图”。在办公室里类似这种对话情景还挺多的。但她就试了所有可能性,而且并不是在老板给高压的情况下。这个小老太太平时也会在跟我一起去公司餐厅吃饭时抱怨一下现有职级低工作繁琐之类的话题(每个打工人都一样!),但是当一个有点难度的活儿过来的时候,她还是会高高兴兴地一直尝试到最后一步直到解决问题。
其实最后搞没搞到那张图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究竟能走到哪一步,是不是试过所有的执行路径了。idea is cheap. 一个聪明人想到一个好主意时,一定同时有另外一千个聪明人也想到了。但是只要你开始落地执行,你就已经赢了至少50%的人。然后再问问自己是不是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尝试——可能这时候你已经能赢过90%的人了。这就是我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学到的朴素的真理——没走到最后一步,就不算尽力;走完最后一步,即便没成功,也不需要后悔。
这就是今天想唠嗑的关于职场关键词“渴望”的第三条原则,RULE3: 当你在说自己很努力的时候,先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尽力了。能否走到最后一步:首先是意愿度,其次是思维方式,最后是有没有执行力。这些都需要日常训练和练习。职场是个耐力赛,试着把“尽所有可能”训练成一种思维方式和肌肉记忆动作,你会赢的。

2024.03.07 周处除三害

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正好对应佛教轮回中的“三毒”,贪嗔痴,这“三毒”是引发轮回流转的根源。猪代表痴念,意为不明事理,不分善恶是非,起诸邪行,这也正是陈桂林恶的映射,也以奶奶的小猪手表作为象征;蛇代表嗔念,对违逆的处境生出嗔恨,暴怒意气,正好对应了香港仔的残暴欺凌,在他的手上也留有蛇状的刺青;鸽子代表贪念,非得到否则兴起不甘,代表就是林禄和,表象温驯,实则贪婪,背上亦有鸽翅的纹身。在藏传佛教壁画中,蛇与鸽都是由猪的嘴中吐出生成,意为万生万物皆有痴的执念而导致分化,陈桂林以周处作比,射鸽杀蛇,既是以痴为恶始,也以放下执念为终,三毒是产生诸恶业的根本,当他死去的那一刻,众生轮回之苦,也随之消散。陈桂林以为自己已成为当代的周处,却没想到参不透的贪嗔痴,才是人生终要面对的罪与罚。

2024.03.06 马特·海格

马特·海格:我并不认同“任何杀不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强大”这句话,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那些"杀不死你的"通常会使你更弱小,让你在余生里四肢无力,不敢走出家门,甚至是卧室,它们让你颤抖,语无伦次,头倚着窗,祈求回到它们出现之前的日子。

2024.03.03 决策

在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前面,应该如何做决策?

2024.03.02 再说一次: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以及,人发起的任何项目终究都是人的事情,都可以归结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事。

2024.03.01 读《在印度看印度》

作者随水是个奇人,本名莫希智,是一名纪实摄影师,专注印度社会文化、喜马拉雅传统文化等主题。自2012年起深入印度社会拍摄专题,驻地印度田野调查。2018年迎娶印度拉达克姑娘为妻,育有一儿一女,目前定居上海,是公众号“随水文存”的作者。
这本《在印度看印度》是他的第一本书,讲了他在印度的所见所闻,旁征博引又很接地气,通过这本书,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理解印度这个国家,不至于对印度的一些新闻过于惊炸。但是呢,此书为了出版,被审查掉了很多,不如他的公众号文章那么好玩和劲爆,当然,他的公众号文章也被夹掉了很多,如果要看全部的,最好是翻墙出去看。

2024.02.29 本月读书

读完《了凡四训》和《树莓派创客》,并行在读中的是李一冰的大部头《苏东坡新传》和随水的《在印度看印度》,感受4点:
1、人性相通,古人跟我们没啥差别,年轻时意气风发,被生活毒打后都想回老家;
2、生活环境和历史造就了人的三观多样性,要多实地考察,承认别人的生活,不要坐井观天;
3、生活最好是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这样能坦然豁达地面对生活的毒打;
4、快速上手一个项目方式是,先大概地了解这个事情的全貌,再从一个点切入,做深后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渐扩展到临近的领域,最后完成对整个项目的掌握。切勿一开始就求大求全求精。

2024.02.28 AI在不同地方带来的东西不一样

早期文明比较研究工作坊:历史学家陈旭麓曾经说过:在腐坏的机体上引入新事物,绝不会让腐坏的机体新生,只会令新事物朽坏。所以,最近得到爆发式进步的AI技术,在某些地方注定沦为上可维稳下可诈骗的利器,至于众人畅想的那些它将大大推进人类智识的美好愿景,并不属于整个世界。

2024.02.27 优秀的特点

发现优秀的人做事有个特点,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无论是正事还是玩乐,只要做了,就会抱着认真的态度做到一个极致,而不是停在某个大家都能做到的阶段,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并不是痛苦的,而是以一种游戏的心态来完成的。

2024.02.27 苏联崩溃的原因

下面是江平先生在改革开放纪念论坛上的简短演讲,主要是说苏联崩溃的原因,三大垄断导致体制和制度僵化,最后走向崩溃:
一、意识形态的垄断,只有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的真理,不接受其他先进思想;
二、政治权力的垄断,只有苏联共产党是唯一合法的,不允许其他政党竞争;
三、经济的垄断,国家垄断主要经济,市场经济长期被打压和污名化。
以上三点,是不是感觉很熟悉?正是今日某大国在走的老路吧,只是有前车之鉴,统治者们也不会把事情做的太绝,多少留了一点点余地,这一点余地过去40年相对比较宽,结合世界大势,造就了今天的强国形象,但如今这一点点余地似乎有逐渐变小的趋势。

2024.02.26 时代在巨变

@阅读兽ReadingCub 「人们以为大时代切换是轰轰烈烈的,实则是不声不响的。

2024.02.25 折腾

想办法折腾,持续折腾,使劲折腾。印钞机加速。

2024.02.24 命运小故事

讲一个关于李廌(zhì) (1059年-1109年) 的故事,他的父亲李惇跟苏轼是进士同年,然而很不幸的是,在李廌六岁的时候,父亲李惇就去世了,因此家里过得十分贫穷。为了有个好出路,李廌到黄州去拜谒苏轼。苏轼对他的文章极为赞赏,认为笔墨翻澜,有飞沙走石之势,拍着他的背说:“子之才,万人敌也。抗之以高节,莫之能御也”,甚至廌这个名字也是苏轼给他改的,还出钱帮他埋葬先人棺柩。
后来科举考试,苏轼刚好为主考官,由于当时试卷糊名,苏轼努力去猜李廌的文章,看到行文不错的,想“必是吾友李廌之作”,然而皆不是。最后,自以为这场必中,且决不在三名以下的李廌,竟名落孙山。据说李廌有个七十岁的老乳母大哭道:“吾儿遇苏内翰知举,还不及第,将来尚有何望?”,自缢而死。李廌从此心理有问题,学亦不进,行为也很不自爱起来,索性奔走权门,还屡屡写信抱怨苏轼不予举荐。
后来又过了七八年,有机会范祖禹应许与苏轼合荐李廌,而政局忽然生变,这两人都已不能自保,更别说李廌的机会了,李廌从此绝意仕进,致力于撰文著书,布衣终身,生活清苦,卒年五十一岁。
小年:放开双手自由行走 (仅限室内) (仙湖植物园)

2024.02.23 赛博耳机

改苹果lightning耳机插头为3.5mm耳机插头,苹果耳机的线总共有5根,分为纯红,纯绿,黄绿,金红和金绿,纯红色右声道,纯绿色左声道,重点要注意的是得从红绿相间线把纯黄铜线剥出来,这是麦克风的线,剥离后的线与其他金红和金绿线拧一块作为地线就好。为了体现赛博风格,特意选了这个硕大的无需焊接的4-pole国标OMTP型号插头。
notion image

2024.02.22 chatbot到底能干嘛

除了客服和咨询(也相当于客服)。
你一句我一句的聊天形式,无论是文字或者语音,都太局限了。

2024.02.21 今夕是何年

怀念十年前在四祖寺的那短短一周,不问红尘,只寻我心,过了几天不知今夕是何年的神仙日子。当时只道是寻常啊,下次再有不知要到哪时。现在的日子被周报、季度OKR、半年绩效考核、年度总结和年度绩效考核,安排的明明白白的,随时随地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处于一年中的什么位置,时间仿佛很长,又仿佛一瞬间就过完了。

2024.02.20 读《了凡四训》

各种人生大道理,各种经典,其实总结下来,关于生活就一句话: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
就是竭尽所能之后的放下。也就是孟子说的“夭寿不贰”,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短命和长寿是很主观的二分法,当我们安静的时候,当我们全然地投入生活时,哪有短命?哪有长寿?细细说来,如果我们对于丰足和短缺不起分别心,那么,就可以在贫富方面乐天知命,不被贫富所牵累。如果我们对于潦倒和成功不起分别心,就可以在贵贱方面顺应天命,不为贵贱所牵累。如果我们对于短命和长寿不起分别心,就可以在生死方面得大自在。人生在世,生死是最重要的事,勘破了生死,一切的顺境和逆境都能够安之若素。

2024.02.19 再造一次飞机?

现在的各种AI模型,无论是各种LLM,还是最近爆火的Sora,最底层都是随机梯度下降和反向传播(当然包括各种变种)。但是,人脑的工作机制,是随机梯度下降和反向传播吗?就像人类是从鸟的飞翔获得了灵感造出了飞机,但并不是copy了鸟的飞翔机制。当前的各种AI模型,可能也只是对人类大脑的一次稍微表现优异的模仿,因为见过的训练样本足够多,所以拟合的还越来越像回事了,但离真正解释人类大脑工作原理可能还有十万八千里呢。
人类造出了飞机后,至于鸟飞翔的真正原理是啥,其实并不是那么关键了,甚至连飞机飞行的物理原理都模模糊糊的 (不要说是伯努利原理哦)。但是,无论我们能对人脑拟合地多好,真正理解人类大脑的机制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通过理解人类大脑的机制,才能更好地模拟大脑,造出更高效的AI模型。从我读过的书里,直觉上还是觉得《千脑智能》比较靠谱,希望我浅薄的直觉是对的。2022.12.29 读《千脑智能》笔记

2024.02.18 中国vs日本

1、政权合法性,都有君权神授,但中国还有一个以德配之的概念,没有德是可以被推翻的。所以中国有不断的改朝换代,新的统治者都需要用德包装自己 (包括共产党的人民选择论),而日本无此概念,日本天皇万世一系;
2、日本天皇对国家控制有限,不可能推行郡县制,只能实行封建制,导致天皇权力无法渗透到底层,中国是大一统体制,中国的文化和政治都是从上往下,编户齐民,皇帝权力渗透到最底层,带来的问题是要被颠覆就整体被颠覆,比如文革、破四旧;
3、宗教,日本思想史是围绕王权和神权两极摆动,而中国是神权置于王权之下。
以上结构性的差异,导致了日本与中国的种种差异,比如日本能有明治维新,而中国只能走向闭关锁国。

2024.02.17(初八) 管理欲望

管理欲望比管理财富更重要,否则有再多的钱也是穷人。—— 随水
也就是做人就应该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荔香公园)

2024.02.16(初七) Sora

今天凌晨,OpenAI再次扔出一枚炸弹,发布了首个文生视频模型Sora。据介绍,Sora可以直接输出长达60秒的视频,并且包含高度细致的背景、复杂的多角度镜头,以及富有情感的多个角色。虽然距离理想还很遥远,但是已经足够吊打当前一众大模型了。
不过这里有个小八卦,Sora 的研发主管之一 Tim Brooks 除了 AI 工作之外,还给国家地理做过摄影,在百老汇演出过,得过阿卡贝拉方面的奖。感慨也只有美国能有这种人,创造出 openAI,中国如果只是经济上改革开放,思想上继续闭关锁国,搞皇权专制,财富终究是昙花一现。
(深圳大学)

2024.02.15(初六) 故乡

这个家族据我所知,从我曾祖父一代就外出经商,办矿,祖父效力国民党,久居南京,到1949年后,山河巨变,父亲回到几代人不曾住的老家,而我也只在老家待了十年,周围的邻居都没认全,然后小学后就一直住校,到大学后反而在武汉住了9年多,然后按今年算下来来到深圳也已经9年了,每个地方都平等地分掉了我生命中的9-10年,所以,无论是家族遗传还是个人经历,一直以来,我都是个没有多少故乡感的人,比较适合漂泊,只要地方合适,哪都能生活得下来,不会总想着家乡的故物。
(中心公园)

2024.02.14(初五) 迎财神

最近在读一部长篇巨著,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已阅一半,深刻的感慨就是我和作者以及这时候的苏轼,同为中年男子,感受到理想幻灭后的苦楚和困顿。年少时意气风发,自以为老子是天选之人,要匡扶天下,到了三十多岁却突然发现自己不过是汲汲于名利,为了蝇头小利在红尘中摸爬滚打,泯然众人矣。其实现在也可以及时收手,找个地方,足够悠然岁月,但也知道,已经停不下来了,只望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好。
(沙河)

2024.02.13(初四) 做人当如虚舟触物

《淮南子·诠言训》:“方船济乎江,有虚船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必无怨色。有一人在其中,一谓张之,一谓歙之,再三呼而不应,必以丑声随其后,向不怒而今怒,向虚而今实也。”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偏心之人不怒。……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荔香公园)

2024.02.12(初三) 今日带娃体验

看来全世界的家长都是一样的。
notion image
(世界之窗)

2024.02.11(初二) 大梅沙

终究还是普通人一个,我的思想在统计规律面前也要服从大数定律。深圳过年的人里,一半以上在今天来到了大梅沙。作为一介草名,深刻感受到了底层人民在争夺及其有限的资源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动物本性。高峰期为了争夺方寸之背阴面沙地,可以上线各种小心思,及待回程,再回首那块地,实在是不会多看一眼的地方。人还是没有摆脱动物性的一面,永远要争地盘,争地位,争资源,仿佛在看动物世界,这么一想还挺有趣的。
(大梅沙)

2024.02.10(初一)

2024.02.09(除夕)

2024.02.07 假期开启

现在看漫长的十天,回头就是短暂的十天。

2024.02.06 立个flag

扣子才是未来的开放平台,小程序out了。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就是让所有人都不必学会编程语言才能创造计算机应用,只要会自然语言,人人都可以是程序员。

2024.02.04 相遇

我和你插肩而过,我们作为两坨原子团,有个原子彼此发生了交换,这算不算融合?

2024.02.03 今天小年

很快就一年了,因为有了小年,以后的每一年都有了一个标记。
小年快乐。

2024.02.02 理想与现实

苏东坡来到凤翔做官,对于这么许多牵连不断的吏事,厌倦不堪,以为除了浪费生命之外,身名两皆无益。案牍劳形,问囚理讼,不知所为何来,从前所学,完全抛弃,而一官在身,却又不得不奔走劳役,弄得心神俱疲。
苏东坡的夫人王弗去世时仅二十七岁,只有一个儿子,还不满七岁。他俩的婚姻生活只有十年,而这十年里面,正是丈夫出外求取功名,家庭残破,离合无常的艰难时期。
苏东坡回乡守制返回官场,同乡的父执辈在他老宅中为种荔树一棵,说待荔树长大,望能见他回来。但是苏轼此去,过了二十二年,他还在杭州任上,不能还乡,《寄蔡子华》诗,无限惆怅: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
以上种种,如此奔波劳碌,真还不知所为何来。
苏轼说他自己生性只合是一匹遨游原野的麋鹿,如今却跑来做“立仗马”——那种仪仗队里,金鞍玉勒装饰起来的马匹,旁人看得非常华贵,在它自己只有厌恶。立仗马终日无声,那是用皮鞭子训练出来的,不准一嘶,此非马的本性。苏轼很激愤地说:“一样为别人劳作,我宁愿拉盐车,也不做仅存皮骨的立仗马”。夜雨敲窗,辗转不能成眠,深悔当年无端放弃家乡的田园生活,以为可以匡扶乱世,实在大错特错。

2024.02.01 黄奇帆的讲话 - 拭目以待

中国的房价,其实最近两年还没有开展大跌,走的是有行无市,从2021年到2022年,房价和交易量开始减少了,比如2020年交易量是18亿平米,到了2021年就降到了15亿平米多一点,去年已经降到了14亿平米,今年数据还没有出来,估计会降到13亿平米,那么这个交易量会降到12平米会守住一个平衡,就不会降到5,6,7,8亿平米的,为什么呢?因为整个中国的房产建成的在使用中的房子现在有500多亿平米,理论上50年折旧,也就是说每年折旧五十分之一(2%),500亿平米的2%就是10亿平米,然后再加上总有结构性的需求调整,有个2亿平米,所以,12亿平米的需求是会坚实的底部,会守住的。所以,在这个角度,从18亿平米到今年预计就会变成13亿平米或者更低,那么到了明年,到了12亿平米守住就稳住了,所以这个从建筑,投资量的角度,市场平衡点估计在12亿平米,不要担心到10亿平米,5亿平米。
那么交易量这么低了,为什么价格不低呢?因为房产商也不想跌价,地方ZF也不想跌价,银行也不愿意自己抵押物跌价,那老百姓买了房子的也不想跌价,如果我买的房子是10万每平米,结果现在同样的地段房子变成8万,7万,那老百姓去年,前年买的就会吵起来,在这个角度呢,大家都不想跌,哪怕没有交易,有行无市,所以前两年其实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跌价,那么跌价是谁打破的呢?就是法拍房,因为当大量的交易停顿,房产商资金还不了,那么老百姓也会起诉他,他的债权人也会起诉他,银行也会起诉他,起诉以后就变成法律纠纷——法拍,法拍无非就是把房产商已经有的土地和房产拍卖,那么法拍房实际上在2000年的时候,全国只有20万套一年,到了2010年的时候就到了50万套,2020年已经超过150万套,今年数据还没有出来,我相信有可能到400万套,你想这400万套法拍房,一套平均100平米就是4亿平米,已经等于全社会一年十几亿交易量的30%,法拍房只要超过20%,拍卖的房价就成了一个区域的房价,如果只有法拍房的量只是全城市交易的1%~5%,那法拍房是法拍房,市场房还是市场房,但它超过20%以后(法拍房是以卖掉为主,价格都是打7折,6折),市场房的价格是螺旋形的往下跌,所以,这件事关键是看法拍房的数量,法拍房数量多了,这个地区房价一定跌。
今年深圳局部出现一些楼盘跌了30%,上海也有局部楼盘跌了30%,但是你不能说上海整体房价跌了30%,只是部分房价,但是,到了明年,如果法拍房多了,出现了整个城市的均价跌了30%的时候,我认为地方ZF就该出手了,如果均价跌了30%普遍性出现,这时候要么不法拍,一法拍就可能跌40%,50%,这个时候不是一个楼盘,而是整体上都打对折,这个时候ZF应该出手,在打7折,6折,5折的时候,比如拿出5万亿就把这个房子收了,各个城市打6折,5折相当于跌到了2015年了,这个时候把它收了,ZF不会亏的,放个5年,10年,收回来就是做公租房,做房改房,人才房,廉租房,本来一个国家ZF就该对居民至少保障30%的公租房或者保障房,香港780万人,还有480万住在ZF的保障房里面,只是他的保障房太可可怜,只保障了人均4平米,我们说保障房至少保障人均15平米,香港保障太低了,但不管怎么说,香港400万人住在保障房里,新家坡是70%住在保障房里,我们现在是5%住在保障房里,商品房彻头彻尾覆盖到位,变成大家都买商品房,正好趁这个机会把打了7折的库存商品房买过来,一旦ZF买过来,房产商收到了这笔钱,他也不能自己发财套利,他一定是还银行,还上游施工欠款,还各种建筑材料款,在这个意义上,ZF如果5万亿进去,房产商再去还5万亿,还3个5万亿,就15万亿的债务互相抵消了,所以,这个时候ZF要救市的,我绝对相信明年的适合的时候,当出现了一个城市比较大规模的打了7折,6折的法拍房,ZF肯定应该救市了,这个救市不存在道德问题,ZF拿到了房子就是作为保障房,可能这一场事情过了以后,中国ZF城市保障房就超过20%了,那不是好事吗?你也不用再去造房子来增加房屋的供给,正好 把过剩的房屋平摊掉,另外房产商也会平衡这笔债务,然后整个社会的债务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释放,这个是明年一定会出现的。那么这个时间只要这么一刹车刹住,还有个社会好处,老百姓的按揭贷款的首付一般是百分之二三十,可能已经还了若干年,现在是大体上首付实打实支付可能是30%~40%,所以跌30%,老百姓还没有出现整体负资产,如果跌到40%~50%真变负资产了,社会不稳定,银行跌到30%,坏账就不是2%,3%了,而是10%,15%了,那不得了的,也是整个金融的黑天鹅。所以,这个时候一摊救市措施出来,一举几得。总的来说,这个是理性的逻辑,一定会发生,所以,我并没有只跟大家说现在准备好了有什么用,现在就作为说的,谈的一个观点,经济规律会如此。

2024.01.31 本月读书总结

《从唐诗走进历史》从唐诗作为切入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唐朝的官制、科举、城市风貌、文化生活、交通运输、赋役制度,乃至社会结构变迁、民族交流融合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但是,这种书只走马观花地读一遍是留不下什么的,尤其是涉及到地理环境的,还是需要去到实际的地方,用脚和眼睛亲自体会更为深刻。
《世说俗谈》以《世说新语》文本为基础,将魏晋时期的诸多名士放进具体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解读,魏晋在历史上是一段脱轨的乱世,那个年代,资源都在世家大族手中流转,老百姓则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世说新语》中的人物之所以行为乖张,也是由于必须跟着扭曲的时代一起扭曲而已。所谓“与时舒卷,无蹇谔之节”,时代需要我做什么样的人,我就做什么样的人,多余的话,是不必说的。大时代的车轮从每个人身上碾过,个人精心的人生规划,不是没有影响,而是真的一点影响都没有。
《人生每一步都算数》柳智宇自传性质的书,当年他国际奥数金牌保送北大数院,后来放弃麻省理工全奖,出家11年后还俗,娶妻并进去心理咨询行业。说实话,这本书写的很一般,没啥深度思考,为啥出家,为啥还俗,有何感悟,都写的很流于表面,各种大道理各种匡扶世界,太过天真,这些东西本人不才当年早都想过,而且他还远低于我当年跟他同龄时期的认知水平。他出家后期自己都没走出心理问题,却要去给别人做心理咨询,有点太高看自己了。作为高智商的天才,看问题深度也不过尔尔,此书不值得读。

2024.01.27 李一冰

历史上写苏东坡的书层出不穷,林语堂就写过一本《苏东坡传》,据说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豆瓣评分8.4,2020年有一本叫《苏东坡新传》出来 (台湾在1983年已出版),豆瓣评分到了惊人的9.4分,其作者李一冰则不为人所知。在这本书的正文开始前,出版方特意补充了一节《寻找李一冰》,记述了如何辗转联系到作者的后人,才了解了李一冰的生平,他的一生,和他所写的苏东坡的一生,从某种程度上颇有类似之处,同是天涯沦落人,让人感慨。
李一冰(1912-1991),原名李振华,一冰为其笔名,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其先祖明末时避清兵南下之乱,始移居杭州,历代经商,至清嘉庆年间,创设“李广裕号”,经营有成。随后几世,历经太平天国之乱和辛亥革命之后,家业无所存,民国元年一冰出生,李家一脉仅余祖母、母、一冰及两个姊妹,三世一身,形单影只。靠祖上留下的一点薄产,还能接受教育,但后又遇日本侵华,以及国共内战,四处飘零,后迁居台湾,遭人陷害,经历冤狱,1971年,一冰先生出狱,工作难觅,只能以其深厚的旧学基础,复加以身处乱世的感慨,投注其书,鬻文维生,遂有《苏东坡新传》。
因为一冰的经历,所以他写的《苏东坡传》也把自己融进去了,他写的是从狼狈不堪的东坡走向豁达的东坡,他把自己的悲辛穷厄镕铸在《苏传》之中,他借东坡的行止来浇自己的块垒,李一冰让《苏传》里的东坡和他真实的生命处境交融在一起,让人更能理解东坡幽微难言的内心世界。
李一冰晚年1980年赴美与在美国工作的子女同住,1986年,曾返大陆,探视亲妹,得知亲人凋零,不胜唏嘘,1991因心脏衰竭过世,享寿八十。其子女四人,在国外各领域俱有所成。人生得失,难以短暂时光看待,其屈辱悲痛,当时哭之、恨之、衔之,放诸长远,祸福得失之间,亦难遽断──一冰先生终以其立言之劳,自可不朽。

2024.01.26 道理

所以我们应该去他乡做生意才是正经事。
母弱出商贾;
父强做侍郎。
族望留原籍;
家贫走他乡。
—— 施耐庵《水浒传》

2024.01.25 以左的名义抢劫,以右的名义分赃

经济学家许小年教授在一次演讲中一语中的:“一个国家,半管制半市场的状态,是很多贪腐分子最喜欢的状态。完全的计划经济,无法变现;完全的市场经济,无法寻租;而半管制半市场经济,则可以寻租、变现。“ 然后秦晖有句更直白的话:以左的名义抢劫,以右的名义分赃。

2024.01.21 发现一个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方法

from @河森堡
我最近发现一个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方法,就是每日都坚持做一些深度阅读。 人类往往会有这么一个状态,即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就会感到馋,而在很多时候,人们会把“馋”和“饿”相混淆,一旦馋劲儿上来,就可能会冲动地吃很多垃圾零食,特别是高糖食品,但这些东西无法解决馋的问题,超量地吃零食,不仅需要额外的时间、精力和钱,还有损健康,而想要彻底解决馋的问题,需要补充高质量的蛋白质。 其实在文化上,人类也有个类似的机制,即人的大脑需要意义来滋养,如果没有摄入足够有价值的信息,人就会反复咀嚼垃圾内容,犹如使劲从辣条中咂嘛出味儿那样,在文化荒芜的原住民社会中,人们每日会花数个小时聚在一起,反复讨论家长里短,讨论天气、庄稼和牛,絮絮叨叨地说着那些祖辈就已经说烂的话题,人脑天生饥渴意义。 现在网上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内容寡淡无聊,热搜上挂着一大堆屁事,既不重要也不有趣,而之所以好多人跟那情绪激动急赤白脸地争执这些屁事,除了营销起哄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人们的大脑在普遍饥渴意义,跟那使劲唆精神辣条呢。 以我自己为例,我之前经常会不停地刷社交媒体,没完没了,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我能感到自己的大脑没有被满足,而有时我刷到一篇深度好文后,花个几十分钟读完,那种继续回去刷时间线的冲动马上就被抑制了,因为大脑的虚无饥渴被有价值的信息驱散了。 既然如此,何必在网上靠碰运气来找好文章读呢?直接看书就行了。 现在我每天读一个小时的书,就能少刷三个小时的社交媒体,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不仅效率高,情绪和注意力也改善很多。 所以,大脑饥饿时,直接去吃牛排,别唆辣条,特别是牛排还不贵,有时甚至免费。

2024.01.20 大国草民

Video preview
如此打工三十年

2024.01.17 卷到极致

对现在的推荐算法技术有点失望,当初是抱着实现人工智能梦想来到这个方向,最初的几年,从LR到FM到wide&deep,确实还是有那么些思想的,现在却发现大家都是调参工程师和模型结构乱搭工程师,毫无方法论,优化方法也基本无法推广复用,螺蛳壳里做道场,蚊子腹中舞大刀。或许不破不立,卷到极致方可破吧。

2024.01.16 事物的本质

自从前天发烧,现在看事情都变得很本质,就是人都是要死的,斤斤计较争来争去吵吵闹闹惹人烦,不如大家都随便一点,各自主动退让,换得个清净自在。

2024.01.14 大隐隐于朝

归隐,最重要的是一种心态,追求的是内心而不是身体的自由。那么,身体在哪里,有那么重要吗?在山林,内心可以是归隐的;在官场,内心仍然可以归隐。碰到俗人就愤怒,看见公务就厌烦,说到底还是修为欠缺的结果。真正自由的灵魂,是可以做到“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仍然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这就是所谓“大隐隐于朝”啊!
——《世说俗谈》

2024.01.13 选举🇹🇼

第一个flag没有打脸。看看选票。全靠对手衬托。列宁说过一句话:There are decades where nothing happens, and there are weeks where decades happen. 翻译过来就是,一件事情可能在几十年里都波澜不惊,但也可能在几周的时间内浓缩了几十年的历史进程。这段话来自列宁对十月革命的感悟,后来在1990年前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时,它又被西方媒体拿出来反复引用,再后来更是成为刻画某种现象的金句:历史事件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缓慢展开,然后在某些关键时刻迅速加速。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2024.01.12 《世说新语》

庶民懈怠和权贵懈怠,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庶民辛苦劳作创造的财富被权贵拿走,权贵才成其为权贵。所以庶民懈怠,意味着权贵的镰刀无从收割,这是不能容忍的。权贵懈怠,则意味着退出政治资源的争夺,降低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所以值得大力提倡。至于其他挥霍,基本属于小节。所以庶民懈怠叫“躺平”,权贵懈怠叫“高卧”。某种意义上说,《世说新语》就是一部权贵懈怠之书,它写的就是魏晋名士们不正经的那些事。—— 《世说俗谈》
所以《世说新语》是一本有意思但没意义的书,而“意思”的生命力,往往比“意义”长久一些。有意义没意思的作品,也许慢慢就没了意义,而且永远不会有意思;没意义有意思的作品,很可能一直有意思。

2024.01.11 我们都会重生

“时钟,人,火车,还有猫,都会回到过去。牛肉饭会变成牛,人类会变成猴子,我们会回到宇宙诞生之前。所以我们都会重生。”
“是吗。那我们做好准备吧。”
——坂元裕二《怪物》

2024.01.09 创新的本质是组合

想象力的本质,就是面对复杂度高一点的没见过的组合,觉得很新颖,自己以前没想象过,于是硬造出来一个词语形容这种能力。创造力同理,把大家觉得无关联/弱关联的事物组合出新的系统/方向,获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生物角度来说,人脑是无法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东西的,人类的本质就是一个复读机,无法真正“凭空想象”出东西,不可能突破知识边界的封锁。可以举的例子就太多了,几乎大家认为的每一项创新,都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做的组合。
所以所谓的成熟技术,就是已经知道的或者常用(强关联)的组合方式,或者说基于当前环境变量和知识图谱,降落在可能性最大的地方。而创新能力,就是不常用(所谓弱关联)或者概率较低的组合方式,或者说是排列组合后以前认为可能性较小的地方。

2024.01.08 我们这一代人的机会是什么?

1998年前后,搜狐新浪网易、BAT相继成立,中国互联网时代开启,伴随而来的还有风险投资;
1998年事业单位停止福利分房,开启房地产市场化时代;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增发特别国债加强基建,开始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时代,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辆马车开启;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启大出口时代,拉动经济的第二辆马车开启;
这四匹马奔跑了二十年,造就了3亿中产阶级,上千万的富豪,无数的创业机会,梦想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2010~2020这十年更是人类历史上最繁荣的十年,没有非典与新冠,也没有伊拉克战争与俄乌战争,全球化越来越紧密,移动互联网吞噬一切,中国的房地产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值。
但是今天,互联网不增长了、伴随的VC没地方投钱了、甚至由于中美贸易战,美国VC的钱都撤走了,房子卖不动了、该建设的基建都建设完了、出口也被G7制裁了,这四匹马都瘸了。至于消费这匹马,没有前面这四匹马赚钱,口袋空瘪瘪的,未来预期也不可控,谁还敢消费呢?
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这一代人的机会在哪里?特别是年轻人的机会在哪里?因为年轻人还不能躺平,也没有资本躺平呀。我分析了一些机会点:
1、短视频依然有红利,但那不属于产品人
2020年的短视频会像2010年的移动互联网一样吞噬一切,只要一个领域还没有知名的IP,那个领域就还有机会,说明机会窗口还没有关闭,比如我要在海外办公司,其实我并不知道找谁,因为我不知道谁靠谱,这存在着很大的信息差,我需要一个可信任的人操办这些事情,如果你的短视频能做到让我认识你,我的订单就是你的;再比如我要买保险,我也不知道应该信任谁。比起一个机构,我们更愿意相信一个活生生的人,这是IP的独特价值,如果你有做IP的能力,短视频是一个好的选择。
不过,短视频全是流量运营的事情,里面没有做产品、做技术的机会,2021年我们在抖音做MCN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点。现在抖音上唯一可以产品化的就是数据参谋类产品,比如蝉妈妈、考古加。
2、生物科技是硬核科学,也不存在产品定义的机会
都说21世纪是生物科技的时代,我认为是对的,其一是刚需,健康与排除孤独,是人类一直追求,但一直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其二是AI、大数据与生物科技的结合,提供了一条新的解题路径,很多生物问题可以“计算”出来。
但是,生物科技是硬核科学,他需要的是技术,不是产品定义的能力,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跟苹果公司类似,从来不发明任何新技术,只根据用户需求整合需要的技术。
当一个领域在比拼技术的时候,更需要的还是数学家、科学家、工程师,而不是产品经理,我们能把产品做得更高效、更简单、价格更低、体验更好,但我们没有办法将语音识别率从97%提升到99%,将OCR的能力从99.0%提升到99.7%,生物科技同理。
3、如果你不做AI,可能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提交YC的项目,70%已经与AI相关,这反映了全球创业的趋势。这还是要回归到用户需求,1994年是世界互联网的元年,2011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元年,这么多年过去了,该被满足的需求都被满足得差不多了。在未来的日子里,非AI的领域,可能只有社交与游戏还能产生千万DAU、百万DAU的可能性,其他领域都不太可能了。
AI对我们来说,只是一种工具,区块链也是工具,技术其实都是工具,我们武器库里的工具越多,我们解决某个问题就越彻底,可能很多以前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通过AI就能解决得很好,比如妙鸭相机,他是通过AI解决海马体拍证件照很麻烦、价格很贵的问题,如果没有AI,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AI的技术已经可用了,目前需要的是洞察,看一些以前没有AI的时候,没法解决的问题,现在能不能通过AI解决,能不能解决得更好。
4、做一个5人小团队,永远都有机会
做小而美的事情,永远都是有机会的,放弃过去的宏大叙事,回归个体户的思维,找到一个极度细分的领域做好、做精、能守得住,当营收多一些,能Cover多一个人工资的时候,那就多增加一个人,不行的时候,就裁掉一个人,永远保持精干的小团队。
优势永远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打磨一个小而美的产品永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是不会有VC支持的,这就意味着要靠自己,自负盈亏,这就需要你极度有耐心,要做好3年、5年没有正向收入的可能性,最好还是先业余做,等看到希望以后再辞职全力去做,这样的路径是最顺畅的。
5、出海,到竞争还不充分的地方去
“未来已来,只是空间分布不均匀”,美国、中国、其他地方,这是不同的世界,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时间差,移动互联网在中美竞争很充分,但不意味着世界其他地方竞争也很充分,这里就是机会。
我的选择是什么,5>3>4。

2024.01.03 写给新的一年

但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远离一切古怪的事,大家都能做个健全的人——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话比这句话更吉利。—— 王小波《写给新的一年》

2024.01.02 未来

跟老年人聊天最尴尬的时候是说到未来,尤其是期待的开心幸福的未来。

2024.01.01 读《从唐诗走进历史》

这本书从唐诗作为切入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唐朝的官制、科举、城市风貌、文化生活、交通运输、赋役制度,乃至社会结构变迁、民族交流融合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不过这种书只读文字一般是没有太多体会的,尤其是和地理环境相关的,不过是有些浅浅的印象罢了,要想得到最好的感悟还是得行到彼处去才行。
另外,还想说的是,读历史,真的得有铁石心肠,因为你随便翻过的一页,随便瞟到的几个字,可能就是一群人的一生,甚至更多人的一生只能留在历史的空白里,一个标点都占不上。这些人生若是幸福乃至平淡无奇的也罢了,但偏偏很多是苦难的,“岁大饥,人相食”,史不绝书。
胡言乱语系列
  • 读书
  • 思考
  • 2024Q2 胡言乱语2023Q4 胡言乱语
    Cata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