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 胡言乱语
Jan 1, 2023
| 2024-2-29
0  |  0 分钟
type
Post
status
Published
date
Jan 1, 2023
slug
2023.01 胡言乱语
summary
2023.01 胡言乱语
tags
读书
思考
category
胡言乱语系列
icon
password

2023.01.31 一月读书总结

这个月读完的 5 本书《脑髓地狱》,《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孔子大历史·初民、贵族与寡头们的早期华夏》,《西游补·悟空的梦》,《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惊艳的是《翦商》和《可能性的艺术》这两本,给人醍醐灌顶的感受,大大扩展了对历史和政治的观点和想法。下个月继续密集地把刘瑜剩下的几本书读了。

2023.01.30 一点感想

这两天密集的做了一些决策,想清楚后抓大放小,不拖延,快速执行,虽然花了点小钱,但大大地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幸福感和成就感。
人生也是这样,现实中很多人都在拖延,一个常见句式是“等xxx了就xxx了”,比如大到“等考上大学就可以看想看的闲书了”,“等工作了就可以自由旅行了”,“等小孩长大了就过自己的生活了”,小到“等我买好所有工具就开始学习”,“等天气暖和了就开始运动”。仿佛等待的过程都不是在做自己,而是过的一种被迫的生活,在为做自己做准备工作。
从我小小的不成熟经验看,人生在世第一重要的就是努力多尝试,快速试错,尽量在年轻的时候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怎么过完自己这一生,第二重要的就是抓大放小,不拖延,快速执行,朝着自己的目标一路狂奔。
“尽量地学习,尽量地经历,尽量地旅游,尽量地吃好东西,人生就比较美好一点,就这么简单”,只有当你过好了自己的生活,你才能有可能帮助别人过好生活。

2023.01.29 邪恶方法

notion image

2023.01.29 周云蓬&叶蓓《葬花吟》

Video preview

2023.01.28 读《可能性的艺术》

这是一本面向政治小白的政治科普学读物,能够让你对国家、自由、民主、政体、意识形态等概念有一个更高更全视角的新认知,而不仅仅是大陆政治课本那种服务于某个政党的单一视角。这些新的认知会让你更全面的理解当今世界上的各种政治事件,而不是被自以为是的偏见所淹没。让你成为一个更有能力独立判断的人,而不是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媒体带了节奏。
“你所见到的只是现象,而现象未必是真相,而思考得越多,就越会相信,智慧的本质就是对事物比例的公正判断。”
📖
2023.01.22 读《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笔记

2023.01.27 一厢情愿的想象

流浪地球大家都看的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但现实中人类大概永远不可能形成团结一致的力量对抗危机,别说未来很多很多年才可能出现的危机,就刚结束的三年新冠,国际间的合作是个啥样?除了不同国家之间无法达成一致,就连现在感动得稀里哗啦的这些人也绝无可能为了几百年后的地球危机,牺牲掉自己和自己下一代人的幸福去天天过战备状态的生活。
“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这才是现实中会出现的情景。

2023.01.26 一种状态

大部分人一旦完全放松下来,就会极其无聊,无所事事,但又不想做任何事情,只能蹉跎岁月。

2023.01.25 养儿如养猫狗?

最近开始看大部头的《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看着厚厚的目录,感慨这养人和养花花草草猫猫狗狗好像也没什么不一样,除了更加复杂一点。不过第一次操作,就像学一门新语言看入门教程,老老实实照着书本来写 hello world 程序吧。

2023.01.24 福山的书

1992年,政治学者福山发表著作《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核心观点简单来说就是:西方国家自由民主制可能是人类社会演化的终点、是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此论点称为“历史终结论”。自由民主制将成为所有国家政府的唯一形式、而且是最后的形式。固然,不同国家抵达这个制度的过程有快有慢、有长有短,但是,在目的地已经明确了这个意义上,历史已经终结了。用最近流行的语言来说就是,正确答案已经有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抄作业了。
2011年,福山又写了《政治秩序的起源》和《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这两本书,认为其最初的结论要做出修正,将“法治” (rule of law)、“民主问责” (democracy) 之外另加第三变量“国家能力”(state);认为很多国家在这三项中前两项得分高、但是第三项得分很低,造成民主反而民粹化,体制发展不如预期。多数观点认为是中国崛起和中东混乱的效应让福山必须大幅修正,福山则坚称自己核心理念不变、只是小修改。他在2015年的一篇名为“民主为何表现如此糟糕”的文章中写道:“为什么世界范围内民主的表现会如此令人失望?在我看来,一个重要的核心因素是……在许多新兴和现存的民主国家,国家能力没有跟上人们对于民主的需求。没有成功地建立现代的、良治的国家,是近来民主转型的阿基里斯之踵。”

2023.01.23 人口负增长与社会化抚养

什么是人口负增长?
人口减少的问题其实在人口结构性的变化,也就是现在老龄化的问题。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末全国人口14亿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死亡率创1975年后最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0.60‰,这是自1961年以来,中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虽然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不能反映中国真实的人口,但是,“终于承认了负增长”。
什么是社会化抚养?
由于现在很多人不愿意生育的一个原因就是养育成本太高,因此,有人提出强化“社会化抚养”,即没有能力独自养育孩子的家长自愿让渡出部分监护权给到由政府设立的教育机构,统一进行监护和教育。同时,建立全面的学生保险制度,财政和家长各自负担一部分保险费用。
迈向“美丽新世界”?
想法真的很不错,问题之一是,这样下去会不会就走向了“美丽新世界”了?最开始是家长自愿让渡出监护权,会不会以后就成了必须?政府设立的教育机构如何保证教育质量,而不是洗脑成人矿?
最后的问题是,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生育的原因仅仅是“养育成本太高”吗?解决成本问题就能提升生育率?我看未必。

2023.01.22 一个神奇的人和一本神奇的书

《西游补》是明末董说的一本以西游记为故事背景的书。在十六回短短的篇幅中,讲述了一个略显奇葩的故事:孙行者在为师父化饭途中被鲭鱼精所变化出来的世界所迷,误入了鲭鱼精所幻化的新唐。在新唐的宫殿中,行者听闻师父被小月王掳走了,还听到驱山铎的传闻,于是行者便去寻找它的主人秦始皇,但途中却进一步误入“青青世界”,一头撞进“万镜楼”,不知怎的踏足“古人世界”,在其中行者为打听秦始皇消息而变化成虞美人哄骗楚霸王,于是又坠入未来世界,当阎王爷审判秦桧,再离开万镜楼,回到青青世界寻得唐僧,但是眼前的唐僧不仅放弃取经、娶了娇妻、赶走徒弟,甚至被封为将军。行者冒充六耳猕猴跟随唐僧出兵,和他儿子波罗蜜王决斗,在战斗的过程中,虚空行者出现点醒行者,方才使他脱离梦境……
这本书最近出了一个马伯庸的导读版,看马亲王的关于书和作者的解读更是特别有意思。

2023.01.21 除夕·春晚

除了春晚还是一如既往的难看、动不动上价值观,其他都很好。但是春晚节目的这种刻意做作,你说它没有意义吗?好像也不是。这些节目糊到你脸上的价值观其实就是中国人的底色,或者说是统治阶级希望给中国人画的底色,通过这种年复一年的宣导,形成一种民族认同感。你要是真把它当成娱乐类节目看,想看出乐趣,那就误解了它的本意用处了,它其实是政治类节目。

2023.01.20 全球化的困境

全球化带来一个“三难困境”,因为全球化、主权国家和民主政治很难兼得。根据罗德里克的说法:
  • 如果想要全球化和主权国家,就很难兼顾民众问责,因为问责政治捆住政府手脚,使政府很难大刀阔斧地行动,营造竞争性的投资环境;
  • 如果想要主权国家和民众问责,那老百姓可能就会选择关起门来,减少竞争压力,不搞全球化;
  • 如果想要全球化和问责制,那就得全球各国一起决定税率、工资水平、知识产权政策、汇率政策等,免得资本家到处寻找税收洼地、劳工权利洼地,但是,那样的话,就得放弃国家主权。
对全球化的文化反弹不再仅仅发生在东方世界,而且出现在了西方世界。
  • 移民的速度和融合的速度可能成反比:移民的速度越快,融合得就越慢。因为一个族群越是大规模地、快速地进入他国,往往就越没有必要融入周边的环境。
—— 读《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2023.01.19 自由霸权

  • “二战”以来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就是自由霸权逐渐崛起。所谓“自由霸权”,就是“信奉自由主义的国家成为国际社会的霸权国家”。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欧美阵营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他们有实力将原本发源于西方国家的经济自由、政治自由、社会自由不断向外传播,同时他们的利益最大化就在自由主义的扩张当中,因此他们也有足够的动力来传播自由主义。
  • “也许1950年以来民主传播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并不仅仅是因为人们渴望民主,而是因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恰好是一个民主国家。也许过去60年全球惊人的经济发展,是一个特定经济秩序的结果,而这个秩序由全球最领先的自由市场经济所塑造。也许我们所目睹的和平时代,与特定国家所拥有的巨大权力有一定关系……历史上的每一种国际秩序都对应着其中最强大国家的观念与利益,而当权力转移到观念与利益不同的国家时,国际秩序也随之发生变化。”
—— 读《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2023.01.18 比较政治学

  • 比较政治学的本质并不是非要拿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进行比较,而是以一个比较的视野来看待政治,把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看待。
  • 衡量政治发展,应该是两个尺度,一个是衡量民主问责,一个是衡量国家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将民主问责作为比较的横轴,将国家能力作为比较的纵轴,大致以此来确立各国政治发展的位置。国家能力是一个政治体系的发动机,而民主问责则是一个政治体系的方向盘。
—— 读《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2023.01.17 读《孔子大历史:初民、贵族与寡头们的早期华夏》

这也是《翦商》作者李硕的一本书,介绍了孔子的一生:以私生子的身份出生,在底层单亲家庭中成长,被父系家庭接纳,成为贵族,一步步做到「大司寇」,见证了春秋末期鲁国以及周边列国的政治风云变幻,失意后周游列国,终究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既然是“大历史”,就一定是从当时春秋末期的社会大环境出发,围绕着孔子的一生,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了孔子思想和其基本主张的大环境基础,于是从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孔子作为一个春秋末期普通小贵族的生活环境和所思所想,他有作为普通人的欲望和困惑,而不是后世对孔子神化后的至圣形象。
“仁”是什么?
孔子“仁”的观念,是所有人互相打交道的准则。它的道理最简单,就是“爱人”,对别人好,和别人处好关系。具体操作的方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独家特色。因为其他的人类古文明多是宗教文明,人和人相处的原则都要靠“神的戒律”来确定。在没有“神”这个立法者的前提下,孔子提供了非常简单而高明的社会规范来源。
仁的道理说起来简单,但真的做起来,就没有止境了。因为它不像宗教戒律,哪些事情不能干,一二三四写得很清楚,照着做也不难,标准明确。但“仁”就不行了,它是活的、动态的,你接触的每一个人,个性、爱好和道德观念可能都不一样,要在这些“变数”里面掌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当然不那么容易。而且还有个问题,就是“己之所欲”,是不是一定要“施于人”?自己喜欢的,是不是一定要和别人分享?有些宗教或意识形态的信徒就有这理念,觉得我这东西太好了,是唯一正确的,一定要跟你分享才行;跟你说了你还不信,那你就是异端……孔子的“仁”也处理不了这种具体问题。
孔子为什么成了“圣人”
1、编撰六经:孔子整理六经是非常大的贡献,这些经典随着孔门弟子的抄写传播流传后世,否则后人很难了解孔子之前的社会;
2、造神运动:孔子去世后,子贡作为孔子弟子中混的最好的师兄 (他晚年甚至“常相鲁卫”,就是在鲁国和卫国都当过宰相),开始了孔子的造神活动,如果没有子贡的一番活动,孔门弟子可能早就风流云散,在历史上留不下任何痕迹,关于孔子的很多著作也未必能产生,那将不会有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学派,我们今天对孔子的了解,也会像周公、老子一样稀薄而不可靠;
3、论语:孔子在世时“述而不作”,编辑的“六经”都是古代的经史文集。曾参 (比孔子小四十六岁,比子贡小十五岁) 最有价值的工作,是编辑《论语》,保存了一个真实的孔子,而不是子贡创造的那个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孔子;
4、观点符合后世集权需求,对统治有帮助,后世帝王基本都是内儒外法。
战国以后的帝王,为什么非要制定法律呢?
战国变法,制定成文法的大前提,是国君搞了君主集权,把贵族势力压制下去了,要靠文官直接统治全国的老百姓(以前都是由贵族直接统治的),这些文官只是国君的雇员,不是老百姓和土地的主人,所以国君最担心这些人贪污受贿,这就要颁布统一的法条,不给文官们自由裁量的空间,防止他们借机受贿。还要有一套机构来监督这些文官。这是中国法制产生的基础,孔子还没法想象。孔子所在的春秋时期,列国还没搞君主集权,都是大贵族寡头协商“共和”治理国家,他们不会给老百姓制定法律,靠贵族或管家的口头裁决就足够了。贵族之间有什么官司,朝廷也尽量在习惯的范围内处理,这是孔子学说的社会基础。
孔子对法制问题的主张,就是反对制定整齐划一的法条,判案子要根据当事人的各种具体关系来定夺。普通人之间有揭发犯罪的义务,但亲人就没有。所以孔子理想的司法模式,就是贵族大老爷听完双方的陈述,脑子里转一转,想想以往有什么惯例,然后做出一个判决。
君子不器?
孔子把专业技能叫“器”,他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地位高的人不需要学很专业的知识,要全面发展。但另一方面,领导对下属,就要“器之”,就是要发掘下属的专业技能,不要奢求下属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现在人说“器重”“量才器使”这些词,就是从这儿来的。孔子早年给人打工,要干好一个下属的本分,所以掌握了一些专业技能。
对于一个人是不是“器”的问题,孔子有两种定位方法:一是分工的需要,任何人作为下属、雇员,就要履行作“器”的义务,像是大机器里的一颗螺丝钉,没的选择;另一种是个人的精神追求,能不能在现实利益之外追求点超脱的东西,或者说关心社会的情怀。有这点追求就算“不器”了。只关心个人利益和成功的,就还是“器”。
其他一些有趣的知识点
  • 周人的姓,是区别族群的,同姓不能结婚。氏,用来区分贵族的家族、家支。氏的来历很多,官职、封地、先祖的字等等。同一个家族(甚至同一个人),也可能有不同的氏,有的氏来自官职,有的来自封邑,很复杂。这在当时是专门的知识,贵族们都要学习。
  • 称呼贵族男子的习惯,是“氏+名”,比如孔丘。对男人,姓不是用来称呼的,只是区别择偶用。
  • 贵族女子的正式称呼,是“氏+姓”。女子强调姓,正是为了区别婚姻,要跟丈夫的姓不同。但这个氏,可以是自己娘家的氏,也可以是丈夫家的氏,依当时人的习惯而定。春秋时“齐姜”就特别多,这都是齐国的公主嫁到国外去的,其他比如王姬、鲁姬也很多。后人为了区别,就再加上她们丈夫的谥号。比如“鲁共姬”,就是鲁国姬姓的公主,嫁给了宋共公。秦穆公的夫人穆姬,也是用了丈夫的谥号。
  • 中国古人的祭祀观念里,总默认天堂里没吃的,要靠地上的人送饭(祭祀),不然神和鬼都得饿肚子。其他的主流宗教,比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就很不一样。他们也认为人(好人)死了会升天,而且那里什么都不缺,比地上生活都好,自然也就不用活人去搞祭祀。古代犹太教也祭祀上帝,奉献各种吃的,但基督教把这些都取消了。
  • 中国古人喜欢用“磕头”表示尊敬,跟这坐姿有关,因为那时坐着就是跪着,弓腰低头表示初步的敬意,这叫“拜”,其实就是跪着鞠躬。更高的敬意,就要把手放到席子上(左手在右手上),躬身把额头磕到手背上,这叫“稽首”,类似于后世的磕头。唐宋以后,中原人不再席地而坐了,磕头就成了很特殊的礼节。如果席间表示恭敬、致谢,就跪着把身子直起来,这叫“作”。
  • 王和国君上朝时才坐北朝南,其他贵族在自己家,都是坐在东墙下,西边留给客人,后世管主人叫“东家”,管客人叫“西宾”,就来源于此。
  • 从春秋和东晋的历史看,贵族寡头政治一旦形成,都无法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最终或是在变法中被革命,或是日渐削弱被吞并,或是被军人势力取代,总之都会走向衰亡。

2023.01.16 人间四大清醒地

产科、ICU、深夜急诊室和殡仪馆。生老病死和无常。

2023.01.15 Day3 开始不一样

迈入新阶段。(2023.01.15 人生新阶段)
notion image

2023.01.14 Day2 有年

今天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明天腊月二十四,南方小年。在此中间时来,可叫小年。
notion image
年,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本义将收成的谷物搬运回家,所以秋冬谷物收成叫“年”。
在甲骨卜辞中有“大有年”,“大受年”的用法,表示有好收成的年岁。
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桓公三年》
五谷大熟为大有年。《谷梁传·宣公十六年》
其后又引申为时间单位,以及年龄、岁数和年寿等含义。而“有”也是你的家族辈分。所以,在小年的这一天,在即将迎接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你来了,那正式地,就叫你“有年”吧。希望你的人生风调雨顺,春种秋收,有属于你的“大有年”。
day 2
day 2

2023.01.13 Day1 漫长的等待

没有生过人的人总是没有足够的资格谈人生的。
day 1
day 1

2023.01.12 为什么要每天写点东西

最近石总在整理之前的照片,看到那些上古照片,看到曾经青嫩中二的那个陌生自己,才想起那时候的自己是如何生活如何思想的,没有看照片的时候仿佛这些时光都从未存在过一样。这些照片就像生命的锚点,让我们能找到曾经的经历,而这些经历就构成了我们的生命。
每天写点文字和照片是一样的作用,都是为了让未来的自己通过这些锚点,能回忆起现在这一刻的自己,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这样我们现在的生活才能被编织进我们的整个生命中,否则我们就白活了这一段时光。
人一辈子所活的,不是经历了什么和拥有什么,而是人心每时每刻的感受和念头,把每一时刻的感受和念头组合起来,就是人的一生。 我们的知觉和存在感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它依赖于不断形成对最近的思想和经历的记忆,并在日常生活中回放它们。如果不能回忆起最近的想法和经历,我们就无法意识到自己还活着。

2023.01.11 读《翦商》

商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奇异的一段,精致的青铜器、神秘的甲骨文和大规模残酷的人祭现象。这本书用了大量的历史考古资料,配合以合理的推测,抽丝剥茧,把商王朝的整个历史做了全方面的展现。虽然听上去是比较枯燥的历史读物,但并不是历史课本的那种,而是仿佛侦探小说一样,可读性非常好,可以说很久没有这么愉快的阅读体验了。
几个令人比较震撼的点:
  • 商王朝广泛的恐怖人祭现象,不但是商朝的国家宗教,也是商族的全民宗教,在理论层面,是王权融合神权的标志,在现实层面,是商人区分异族、构建族群认同的手段。中商时有过宗教改革但以失败告终。
  • 商人的世界观,在商人眼里,世界是冷酷的,充满杀戮、暴力、掠夺,鬼神喜怒无常且干预人间事务,鬼与人事存在因果关系;而周人的思想则强调事物的相互关联,以及事物的可变与无常,更为理性。
  • 周族早期的黑暗历史,以及周昌和他长子的恐怖经历。周族早期可能是作为商的微末附庸,为商王朝抓捕人牲的普通小部落存在的。而周昌吃长子肉的故事,背后可能是商纣王封周昌的时候,长子伯邑考作为仪式的祭品被杀被吃的恐怖真相。
  • 《易经》没有那么神秘,并不是周文王专门编写的算命教程,而更像是他自己的练习本,所以内容驳杂,有大量的私人琐事。记录了很多商人的血祭仪式和周族充当人牲捕猎者的经验和方法。
  • 周武王翦商后,其实也“商化”了,痴迷于人祭,充满了历史的轮回与宿命感。周公废止人祭的“隐史”。
  • 商周鼎新之际,神权退出,中国文化早熟;战国时期,贵族退出,中国政治早熟。
五星推荐,像我这种非历史专业的普通人,读完这本书,大体上就对早期的中华文明史有了一个框架性的了解 (只读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本是没用的),对于这些历史对应的考古学和相关文献也有了基础认知,至少再去博物馆,不会显得那么懵懂无知。并且有了框架,就可以很容易进一步的填很多细节了。
📖
2023.01.07 读《翦商》笔记

2023.01.10 没有什么神秘的

最近在读李硕的两本书《孔子大历史》和《翦商》,然后也跟一些远方的朋友有了一些交流,破解了心中很多莫名其妙的迷思,类似“虽然科技不如现代,但古人关于人生的智慧要比现代人更加深邃”。结论就是:距离和无知产生神秘感,产生敬畏感,产生恐惧感,其实凑近了看,无论古人还是现代人,所有的人都是普通人,所做的都是普通事,没有什么神秘的。

2023.01.08 有趣的差异

中国古人的祭祀观念里,总默认天堂里没吃的,要靠地上的人送饭(祭祀),不然神和鬼都得饿肚子。其他的主流宗教,比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就很不一样。他们也认为人(好人)死了会升天,而且那里什么都不缺,比地上生活都好,自然也就不用活人去搞祭祀。古代犹太教也祭祀上帝,奉献各种吃的,但基督教把这些都取消了。
孔子大历史

2023.01.07 网蠢得分测试

网蠢得分测试,来自刘大可先生微博:
下面有50个观点,你不妨一个个地读下去,一边读,一边计个数: 如果觉得某一个是无稽之谈,胡说八道,傻瓜才信,就累计0分;如果觉得某一个观点和你的想法一致,或者觉得它很有道理,就累积2分;如果觉得某一个观点闻所未闻,你可以试着搜索一下,再计分,如果仍然无法判断,就累积1分——如果懒得搜索,就蒙一个,根据蒙的结果计0分或2分。 1. 星座与性格的联系虽然没有科学解释,但在多数时候是灵验的,是一种统计结果。 2. 进化论是错的,人类不是猿猴进化来的。 3. 可能是某种未知的超级文明创造了地球上的生命。 4.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还一轮,甚至几轮古老的文明,但他们都灭亡了,所以我们不知道。 5. 某个国家的政府与外星人保持着秘密联系。 6. 犹太人、共济会、光明会……某个神秘的群体正在幕后操纵这个世界。 7. 百慕大三角仍然是未解之谜。 8. 收入微薄的穷人不用交税。 9. 某些食物一起吃,其中的成分会相互反应,会产生毒性,也就是所谓的“食物相克”。 10. 比起工业制品,天然和手工的东西总是更安全、更健康、更环保。 11. 虽然科技不如现代,但古人关于人生的智慧要比现代人更加深邃。 12. 为了使皮肤保持弹性,我们需要补充胶原蛋白,比如吃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或者使用含有胶原蛋白的护肤品。 13. 美国登月是一场骗局,目前正在被怀疑者揭穿。 14. 相比有机食品,转基因食品更不健康。 15. 人类的大脑只开发了很小一部分,绝大多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能够充分开发闲置的大脑,我们将展现出不可思议的能力。 16. 食物分酸性和碱性,水果分公的和母的。 17. 月球是空心的,可能是外星人的秘密工程。 18. 有些奸商会用避孕药浸泡水果,给水果催熟。 19. 鬼可能以某种方式真实存在,比如鬼可能是脑神经的电磁活动滞留在遗物上。 20. 肝脏在晚上11点到1点之间排毒,所以要在11点前入睡才能保持健康。 21. 风水可能以某种科学无法解释的方式影响我们的运气。 22. 如果没有证据否认一个理论,那么我们最好姑且相信它。 23. 几百岁的野生人参和灵芝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能用来挽救濒死的病人。 24. 鱼的记忆只有七秒。 25. 反季节水果在种植时使用了激素,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26. 龙和凤凰都有可能是已经灭绝的物种,但是古人见过它们。 27.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让生活更加方便的同时,也让现代人的身体更不健康了。 28. 有的不法分子会在酒店迷晕受害者,把他的肾割下来拿去黑市上卖。 29. 古人掌握着许多现代科技无法实现的精密工艺,只可惜失传了。 30. 微波炉通过辐射加热食物,所以我们应该在微波炉工作时尽量远离它。 31. 即便不考虑物质和人际关系上的奖励和惩罚,做好事也可以改善运气,做坏事仍然会导致厄运。 32. 科学总有解释不了的事情,为了更好的认识客观世界,我们不妨通过宗教、巫术、冥想等古老途径寻求启示。 33. 性交之后,精子会进入女性体内,被她的生殖系统吸收,也就把基因混入了她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怀孕,之前与他性交过的男子的基因都会融入胎儿,这让某些孩子不像爸爸,却像妈妈的前任,这在生物学上叫做“先父遗传”。 34. 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更安全、更健康。 35. 世界上没有人真正懂得量子力学,因为量子力学出现了一些与意识有关的实验现象,暗示了唯心主义未必是错的。 36. 宗教都是教人向善的,所以传播宗教可以让社会变好。 37. 新冠病毒是美国人发明的生物武器。 38. 基因突变可以让人获得超能力。 39. 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偶然,未来一定被现在的某种现象预兆着,所以有些人的占卜非常灵验。 40. 西方历史是伪造的,古埃及和古希腊的建筑和文物都是现代欧洲人做的赝品,古希腊的哲学家也都是现代欧洲人杜撰的。 41. 埃及人的技术水平造不出金字塔,有其他力量帮助过他们。 42. 中国功夫非常厉害,肌肉力量不占优势的武术家可以轻松打败只会蛮力的搏击运动员,只可惜大部分中国功夫都失传了。 43. 《山海经》是一份上古的世界地图,涵盖了非洲和美洲的山水物貌。 44. 有些不法商贩会用人造鸡蛋冒充真鸡蛋。 45. 《易经》可以指导实践,我们应该发掘其中的智慧。 46. 虎骨可以补肾壮阳,燕窝可以滋阴润肺。 47. 孕妇需要额外的防辐射设备,并且尽量避免解除微波炉和WiFi信号。 48. 一些古老的著作,比如《推背图》、《璇玑图》、《圣经·启示录》、《诺查丹玛斯预言》,暗藏了人类未来的命运,但是我们很难解读出来。 49. 玛雅人预言过世界末日,虽然没有在2012年应验,但也可能只是我们没有算对时间。 50. 各种宗教里宣称的神很有可能真实存在,即便不是以那种魔法的方式,比如可能是外星人,或者甚至隐藏在地球上的另一种智慧生物。 最后累计结果,得分在0分到100分之间,一个人的分数越低,他分辨是非的能力越强。 1. 如果接受了合格的高等教育,分数应该是0分。 2. 分数在15分以内,仍然是一个明辨的人。虽然在很多时候不求甚解,对道听途说的消息缺乏警惕,会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地接受一些谣言,但只要反省一下就能很快解开。 3. 如果分数在15分到30分以内,就需要留意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了,你已经陷入了某种信息茧房,只愿意听取自己爱听的信息,不愿意接受反思和批判,这让谣言可以轻易攻陷你的大脑。 4. 那些分数超过了30分的,仍然可能是个合格的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但如果你有孩子,请不要亲自教育他,实在迫不得已,照本宣科地辅导一下小学作业就可以了,千万不要给孩子讲什么道理,从小就被荼毒很难纠正。 注意,这是一条周末消遣的博,上面的评分标准并没有什么学术依据。但这50个观点无一例外都是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没有任何商榷的余地,别争,争就是我对。

2023.01.06 科学解释宗教

今天在公众号上看到何加盐的一篇文章,说他今年每天读书两小时,其中读了王阳明的书和佛教的一些经典,收获很大,主要有三点感悟 (如下方引用),看完这三点感悟,我倒是乐了,感慨真理就是真理,只要方向没错,条条大路通都通向真理的啊。这三点从科学上也是完全解释的通的,每一条也都是《千脑智能》这本书的的观点。
其一,人一辈子所活的,不是经历了什么和拥有什么,而是人心每时每刻的感受和念头,把每一时刻的感受和念头组合起来,就是人的一生。
这第一条用科学的话来描述就是说我们的知觉和存在感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它依赖于不断形成对最近的思想和经历的记忆,并在日常生活中回放它们。如果不能回忆起最近的想法和经历,那么我们就无法意识到自己还活着。
其二,人心有一个大毛病,就是必须得时时刻刻有所附着,如果无所附着,人就会因为无聊而感到痛苦。如果附着的东西本身会带来恐惧、后悔、焦虑、嫉妒等负面情绪,人也会感到痛苦;由于生物本能,我们的心也常常附着于各种欲望之上,但是欲望又不是时时能被满足,所以也会感觉痛苦。但是,如果人心能够离开上述种种,而附着于让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物上面,人就会感到幸福宁静。
第二条其实说的就是人的旧脑与新脑的斗争。人类大脑的进化是在旧的部分上增加新的部分。人类大脑最新的部分是新皮质,约占大脑体积的70%,它负责与智能有关的一切,从视觉、触觉和听觉,到各种形式的语言,再到数学和哲学等抽象思维。而人类的旧脑相对原始一些,负责创造我们的原始欲望和行为。如果我们只让旧脑自由发挥,那我们就是一种只会满足生物本能的动物而已。因此,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新脑去思考,去做更有价值更能满足长期幸福感的行为,而不仅仅只是服从生物本能。
其三,人可以控制内心的感受与念头,让它时刻附着于让我们幸福安宁的事物,但是需要经过一些练习才能做到,这个练习,就叫做“修行”。儒释道耶各门各派,其实就是解决如何控制内心的感受和念头的问题,它们各自的法门看似各异,其实都是殊途而同归——就是让心离开种种让人痛苦的事情,而附着于更能带来成长与幸福的事情上面。
第三条说的还是新脑与旧脑的斗争,即我们如何通过锻炼自己的思想,比如通过看书学习或者“修行”等方式,有意识甚至做到无意识地让新脑的理智掌控我们,从而压抑住旧脑的原始欲望,让我们的言行更符合“文明”的方式,带来更长期的价值。

2023.01.05 大观楼长联

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是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所作。最近有种看尽世事的感觉,所以特别喜欢下联,和明代杨慎《临江仙》异曲同工,可惜我还算年轻,有这种感觉似乎过于早了?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2023.01.04 忍不住感叹

最近在读《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看得让人拍案叫绝,虽然早就知道商朝有人牲的情况,但这本书结合考古发现,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方面做了细致的分析,真相让人毛骨悚然。并重新解读了《周易》,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周易》的看法。
还没读完,特意买了一本纸质书,结合配图,可读性更强。

2023.01.02 如何判断自己活着

元旦 3 天宅家读书,每天步数不过百,回首发现完全不记得这 3 天都经历了什么,包括每天早饭吃的啥,午饭吃的啥,晚饭吃的啥,仿佛就是突然记忆中多了一本书的内容而已。
果然再次印证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他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一书的扉页上写的这一句话: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这个观点和“千脑智能”理论不谋而合:我们的知觉和存在感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它依赖于不断形成对最近的思想和经历的记忆,并在日常生活中回放它们。如果不能回忆起最近的想法和经历,那么我们就无法意识到自己还活着。
网上看到各地方的人开始庆祝新年活动,盛况回归 2019 年前,同时也看到各地的急诊连轴转,殡仪馆排长队,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notion image

2023.01.01 读《脑髓地狱》

元旦假期基本都花在这本书上了。此书号称日本四大推理奇书之首,也是宫崎骏心中属于日本自己的艺术品,日本三大奇迹之一 (另两个是大阪的太阁之城和黑泽明的《罗生门》)。
这本书的写法比较有趣,作者先自创了一套所谓的“极端心理遗传”学说,书的前半部分全是这种学术报告、论文和其他的一些铺陈,然后根据这个框架来构造故事,并在这个框架下能自圆其说。
这套学说认为大脑不是思考事物的地方,我们的精神或是生命意识充满我们全身各个角落,这一点和没有脑髓的低等动物相同。我们经常不断意识到的一切欲望、感情、意志、记忆、判断、信念等,皆同样地、绝对平等均匀地分散在我们全身三十兆细胞之上。脑髓只不过是具有中介功能的一团细胞罢了,它不过负责将全身每一个细胞的意识内容,毫无遗漏地反射交感至全身其他的每一个细胞罢了。
读完本来想好好写写感受,但看到豆瓣上有一篇评论感觉梳理地比较清晰,直接引用下吧。其中有一些细节有误,但不影响对全局的理解。
通观全书来看,本书很难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推理小说,更多像是一种玄幻和超现实题材的作品。套了个推理小说的外衣,比起一般的推理小说还具有自我探索和自我认识的人文内涵。正如作者在书中要表达的核心理念一样,脑髓不是思考的地方,脑髓无法思考脑髓。构成本书的是各种心理报告,学术论文,经文,传说和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心理对话构成。全文由于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发散性太强,让读者无非是坠梦里,容易让人产生不适,至于真正的真相恐怕是没有的,只有每个人心中臆想的真相,或许这就是作者的目的。
全文的逻辑结构应该如此:
首先描述世界观和脑髓理论——诱导观众跟随“我”的视点,一步步被暗示和诱导——真相一步步从各种文献,心理和对话中揭露真相。
虽然建构世界观这种方法,在目前的日本小说里已经很常见(比如被称为日式装逼巅峰的《空之境界》)但作为一部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与当今作品相比仍然站在了一个巅峰可谓,作者思维的超前可见一般,“奇葩”二字当之无愧。
以下是个人理解的事件大致经过如下:
以下内容为剧透,建议阅读完全书后再看。
事件起因是唐玄宗时期,年轻的绘画天才吴清秀用妙笔为唐玄宗绘出了名山大川,所以他赢得了皇帝的美誉和荣耀,娶了个漂亮的妻子芳黛。可惜唐玄宗沉迷杨贵妃的美色,贻误朝政,造成天下动荡不安。身怀尽忠之心的吴,为了唤醒唐玄宗,计划绘制一幅前所未有的绘卷,牺牲自己美艳无比的夫人和自己的生命。他建造了一桩神秘的画室,掐死了夫人,用巧夺天工的手笔描绘了夫人的裸尸从生鲜到腐坏的全过程,总共六副画。可悲的是,吴有某种程度的性变态,他从绘制死尸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原本为了唤醒帝王而作画的他,夹杂了自己卑劣阴暗的欲望。本来只需要画到美人白骨的绘卷,他却迟迟不肯收笔。无法抑制的欲望化为了恐怖的杀机,吴清秀成了一个杀人鬼到处掳劫年轻的少女杀人画尸。最后被他人追讨,逃回了自己的家里,偶遇了在那里一直等待并爱着他的芳芬的妹妹芳黛。芳黛告诉他,玄宗的时代已经结束,安禄山霸占了天下,玄宗和杨贵妃早已双双自缢。吴和芳黛结成连理,在乱世奔走,终于吴倒下了,怀有身孕的芳黛被日本遣唐使的船只所救,送到了日本,她将这件离奇的事情记录了下来一同将姐夫绘制的绘卷带到了日本。
悲剧没有结束,拥有吴清秀血脉的男孩子,似乎拥有和他相同的精神症状,当他在新婚之夜看了绘卷之后,同样掐死了自己的新婚妻子(表妹)。后人惧怕这幅绘卷,所以请高僧封存在了寺庙佛像之中,不允许吴家男性观看。1100年后,命运再次轮回,吴家有了一对美丽的姐妹到了待嫁的年纪。此时该地医科大学里出了2位聪明绝顶的医学奇才,正木和若林。姐妹中的姐姐嫁给了一个来历不明的浪荡子,而妹妹则成了正木和若林的争夺对象。可悲的是,无论是正木还是若林真正感兴趣并不是妹妹,而是吴家的绘卷。正木提出了对医学界具有颠覆性的《脑髓论》认为思考和感觉甚至控制行为的是人体的细胞而不是脑髓,脑髓不过是一个感觉的中转站,祖先的记忆会随着遗传保留在后代的细胞里,使后代在某种刺激下做出和祖先类似的不自觉的行动,而这一切后代本身可能无法察觉,也就是后代的脑髓无法思考原本留在细胞里的记忆。他的理论需要实验来证明,他研究了精神病的历史和吴家的历史,认为绘卷中存在这种可能的刺激,若林无意中也成为他的竞争者和实践者。他们接近吴家的姑娘就是为了让她能诞下子嗣,进行恐怖的实验!作为当时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自然很容易受到女孩家庭的青睐,于是长相英俊的若林获得垂青。可是聪明的妹妹察觉到了若林的不良企图,同时也知道若林像她隐瞒了患有肺病的事实,心灰意冷的妹妹又和正木有了媾和,同正木生下了孩子吴一郎(正木一郎)。为了所谓的颠覆性科学学术,正木和若林早已经抛弃人性,他们都在为了可怕的绘卷而来,绝顶聪明的母亲意识到自己和儿子周围充满了危险,于是刻意误导正木和若林绘卷所在地,带着儿子远离了他们,过着单亲妈妈的生活。
正木并未放弃,终于有一天正木找到了绘卷,此时他的儿子已经16岁。正木给吴一郎看了那个充满诅咒的绘卷后,他在某天夜里毫无知觉情况下勒死了自己母亲。后来在迎娶姨妈的女儿真代子当夜,把绘卷交给真代子观赏,真代子由于看到绘卷里美丽的裸女与自己一摸一样顿时心生恐惧昏厥过去,而此时的吴一郎如同被吴清秀附体一般,用绳索勒向了真代子,并准备画他的裸尸。所幸的是由于及时发现,真代子并没有被勒死,而是呈现出假死状态。为了研究需要负责尸体解剖的若林刻意隐瞒了真代子的死,将她的尸体和另一位被虐待而死的少女尸体兑换,真代子成了假死人,被带到正木博士为了实验和建造的精神病院里。吴一郎也被认为是精神出了问题而被带到正木博士的精神病院,住在真代子旁边的房间。真代子由于是吴家的血脉,同样体内存有芬芳的记忆,自己完全没有记忆成了1000年前的人,把隔壁的吴一郎当作了吴清秀不断地叫着大哥大哥。随后在精神病院醒来的吴一郎完全忘记了有关自己的一切,姓名,过去,家庭。。。。
正木和若林研究在于论证:人类的思考不在于脑髓而在于细胞,细胞可以记录久远的祖先的行为,使人产生无意识的行为。所以他们在自己建造的精神病院里囚禁了各种类似产生“返祖现象”的精神病人。而囚禁吴一郎和真代子是因为他们要证明精神病是可以治愈的,只要吴一郎记起一切和真代子结婚的话,那么就证明了他们理论的正确。有一天吴一郎醒了过来,忘记了一切,为了让他记起自己的过去和名字,若林和正木分别对他进行各种暗示,包括给他看正木的论文,奇奇怪怪论述精神病人的经文,母亲过世时的调查报告,正木所谓的遗书和影片。然后一头雾水的吴一郎始终不太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甚至极力否定自己就是吴一郎,甚至对自身的状态产生了怀疑,分不清自己到底在现实还是梦境,分不清吴一郎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直到正木让他再次翻阅了那可怕的绘卷。吴一郎在某天突然被吴清秀附体了,此时不是勒死爱人的吴清秀而是杀人鬼吴清秀,他发狂一般杀死了其他的精神病人。在绘卷的尽头吴一郎聪明的母亲写下了吴一郎的真名和出身日期,为的是有一天正木诱导吴一郎看绘卷时儿子能了解一切。在自己的病院里发生恐怖杀人事件后,正木博士随后自杀。而吴一郎再次陷入蒙顿状态,此后在不断地苏醒——记忆——蒙顿——忘记的迷宫里徘徊。无法用脑髓思考只能靠着细胞的直觉产生在各种幻觉一般的影像中不断体验悲伤恐怖的过去。这就是所谓的脑髓地狱。
正如正木博士开头所言,或许对精神病人来说古代的焚烧比现代的所谓治疗更幸福。
另外个人理解应该译为《脑残地狱》比较适合。
—— from 人民日豹
 
 
胡言乱语系列
  • 读书
  • 思考
  • 2023.02.01 读《植物的战斗》笔记2023.01.22 读《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笔记
    Cata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