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 胡言乱语
Jul 1, 2022
| 2022-12-18
0  |  0 分钟
type
Post
status
Published
date
Jul 1, 2022
slug
2022.07 胡言乱语
summary
2022.07 胡言乱语
tags
读书
思考
category
胡言乱语系列
icon
password
 

2022.07.31 大鹏守御千户所城

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简称大鹏城,是深圳大鹏新区一个面对大亚湾的古老城村,深圳别称“鹏城”可能由此而来。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建成,作用主要是抵抗海盗和倭寇的入侵。清代改大鹏守御千户所城为大鹏水师营。道光年间,此城也是鸦片战争抗击英国的根据点之一。当时的清朝水师把驻守的大鹏营升为大鹏协,下设左右二营,总部及左营就是设于大鹏所城,而右营则是驻在新建的东涌所城 (位于香港大屿山东涌,又称为东涌炮台),城中有多个府第,其中以清代抗英将领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最为壮观。原有居民说大鹏话,不过大都移民香港、荷兰或英国。
notion image
大鹏城现存东、南、西三个城门及东北约 300 米古城墙基址。城内主要街道有南门街、东门街、十字街和正街等;主要建筑有清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振威将军第”、清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将军第”、郑氏司马第、林仕英大夫第等近十座清代府第式建筑;主要庙宇有侯王古庙、天后宫和华光庙等;城内衙署遗址有参将署、守备署、县丞署、火药局、左堂署等。大鹏所城是中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海防军事城堡之一。

2022.07.30 七月读书总结

这个月读过的书颇多,读完的书比较少,尤其是《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不下去,读了一半弃之。
7 月读完的书: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寻路中国》《曾国藩传》

2022.07.29 连续阅读 180 天勋章飞了

微信读书有个勋章体系,你点开这些勋章,系统会告诉你这个勋章当前已有多少人获得,这些勋章里,只有一个是实打实非常难拿到的,就是连续阅读 n 天 (n = 30, 90, 180, 365, 1000, 2000) 勋章,因为最高级别连续阅读 2000 天目前只有一人获得。前段时间发现我离拿到连续阅读 180 天勋章还有 20 来天了,居然很激动很期待,但是,昨天没有读书,于是,离拿到这个勋章还要继续努力 180 天,突然有种即将到手的鸭子飞了的遗憾。
过了几秒才反应过来,我是用这个来读书的,它对我只是个工具而已,我为什么要在意这个破勋章呢?还是逃不过各种虚荣?

2022.07.28 舅舅应该如何治好外甥的精神内耗

王小波当年劝外甥姚勇不要玩摇滚时说:“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姚勇于是放下了摇滚,成了游戏公司的老板,作出了爆款游戏“QQ炫舞”。

2022.07.27 二舅和精神内耗

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 (Randall Collins) 在他的书《发现社会》里说:“当一个时代开始被浪漫化,就代表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最近看了一个片《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想通过几个问题理解下这个片子。
  1. 什么是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 == 焦虑,是焦虑的洋气叫法,在焦虑啥呢?在现今的中国,简单来说无非就是两部分:一,实现了 (或者自以为) 阶层跃迁的人担心阶层跌落,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体制内,相亲都喜欢医生老师公务员,即使这些职业收入远不如互联网和金融高,但普通老百姓就图个稳定,他们虽然不懂统计学,朴素的想法里也希望实现期望收益最大化 (虽然真不一定,比如世纪初的百万工人下岗);二,还没有实现阶层跃迁的人在处处和人比的过程中 (毕竟资讯发达了,每天都有暴富的故事),被着急又无望的感觉纠结,既赚不到钱也过不好自己平凡的生活。
  1. 什么是治疗精神内耗?
治疗精神内耗的意思当然就是不再焦虑。根据前面精神内耗的定义,就是不再焦虑阶层跌落以及不再焦虑实现阶层跃迁,安心过好自己的生活。
  1. 精神内耗一定就要治疗吗?
首先,需要治疗的是过度焦虑,对每个人来说,过度焦虑才是对身体有损的,适度焦虑有助于提升奋斗动力,对自己对社会都是有好处的。
其次,完全不焦虑就是认命、躺平,从社会层面来说,当然不希望大部分人都是躺平的心态吧。
  1. 通过什么方式治疗精神内耗?
有两种治疗手段:
  • 一,从内部出发,解决发生精神内耗的心理原因
这种治疗方法就说白了就是让你认命,鼓励你多感恩戴德,做个顺民,不要折腾,但又不要躺平,毕竟都躺平了,谁来生产粮食呢。
承受命运重压之下的普通人坚强乐观地生活,作为这个人,值得被敬重,但不该被歌颂和表扬,更不应该被宣传为榜样,叫大家都来学习。我们这个国度,四九年后养成了一种这样的传统,喜欢把丧事当成喜事办,每次大灾大难过后,去歌颂那些挣扎求生的人,这种美化苦难的宣传只有一个目的,给你洗脑,让你忘记事情背后的真正原因。
  • 二,从外部出发,根除导致精神内耗的外部环境
当大面积的精神内耗发生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去追问导致精神内耗的外部原因,为什么历史的灰尘会落在这个人的头上,社会为什么没有为他去除这一粒灰尘?这种大问题的讨论和解决才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很复杂,牵动许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1. 二舅是谁?发生了什么?
二舅是一个苦难的人。本来是村子里的天才少年,十几岁时被赤脚医生打针致残,后半生一瘸一拐,靠着自己的好手艺做木工赚钱,靠着自己的乐观和豁达笑对人生的66岁老头。
  1. 二舅怎么治疗作者的?达到效果了吗?
二舅治疗作者用的是第一种治疗手段,从内部出发,解决发生精神内耗的心理原因。作为一个承受命运重压的普通人,他代表了一类处理苦难的方式,就是跟苦难和解,豁达而乐观地面对人生。作为同样的被生活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作者,看到了这种处理方式,被感动,开始思考自己焦虑的根本,担心阶层跌落或者没有实现阶层跃迁,是不是也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视频最后,作者说:“我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 ,这其实是一种比惨,在失意的时候找个比你更惨的人,对比下心里就好受多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只是在某种程度上被暂时治愈了,回到灯红酒绿、功名利禄的一线城市,用不了多久,旧疾又会复发,在平衡‘出人头地’和‘过好自己的生活’之间,还是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
  1. 应该怎么看这部片子
  • 首先,这不是一部纪录片,里面的旁白都是作者写的,反映的是作者的思想,二舅只是他的工具之一。
  • 二舅当然应该被敬重,但是不应该被歌颂,尤其是不要为了歌颂二舅,而淡化苦难甚至美化苦难,苦难就是苦难,谁也不想自己亲身去体验。
  • 从二舅身上我们学到啥?当你没得选择的时候 (注意前提),可以放下一切,开心快乐。“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作选择“ --- 王小波《写给新的一年》1996

2022.07.25 反证法

新闻说美国总统拜登新冠检测阳性,新闻还挺当回事,感觉证明了某国抗疫政策的正确性,其实恰恰相反,现总统拜登得新冠和前总统川普得新冠,说明两件事:
一,这玩意你根本防不住,人家贵为地球老大都没办法不被感染;
二,即使没防住也没事,川普年近 80 不照样上蹿下跳活得好好的么。
以上两点证明,某国如今的策略就好比当年的大跃进,明眼人都知道没戏,但从下到上都演得挺认真,最后苦的老百姓。

2022.07.24 如何计算投资收益

当投资某个股票或者基金,在一段时间内,有多次买入和卖出,这个时候怎么计算投资收益呢?周末系统性地简单学习了下

2022.07.23 读《乌克兰拖拉机简史》

故事以第一人称妹妹娜杰日达的视角讲述,她和姐姐微拉因母亲去世后留下的遗产分配不均而不再来往,但两年后,她们的 84 岁父亲尼古拉 (前乌克兰拖拉机工程师) 认识了 36 岁的乌克兰美女瓦伦蒂娜,并要与之结婚,帮其获得英国护照。为反对此事赶走侵入者,姐妹俩和瓦伦蒂娜一方展开了各种斗智斗勇,从这个核心故事线,引出了这个家庭在世界历史背景下的苦难岁月,包括乌克兰大饥荒、战争、斯大林肃清运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被寡头统治下的贫苦大众的生活。父亲尼古拉和母亲的相遇,在集中营九死一生的日子,父亲在战争中挣扎求生的故事,以及如何在战后侥幸离开乌克兰来到英国定居的过程 (来到英国后才有了和平宝宝娜杰日达)。最后瓦伦蒂娜在乌克兰的工程师丈夫杜波夫来到英国,带她回了乌克兰,尼古拉把写好的《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手稿和自己第 17 个发明专利送给杜波夫,希望他们能过的富裕。
瓦伦蒂娜初看上去是一个为了摆脱乌克兰的贫穷,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不折手段达成自己目标的人,但最后其实也是一个苦命人,整本书以幽默的语气,带出了 20 世纪那段人类悲惨的历史,但无论生活如何悲苦,似乎都要乐观地直面惨淡,与时代和解,与过去和解,充满希望的生活,娜杰日达的意思就是希望。

2022.07.22 相对速度

「不妨想象正在排队的两队人,富人队伍前进得比穷人快,但穷人队伍也在不停前进,所以排队的穷人相对来说比较有耐心。但如果穷人的队伍完全静止不动,哪怕富人队伍的前进速度也减慢了,困在原地的穷人也会很快失去耐心而骚动起来。这种现象被称为“隧道效应”(tunnel effect),形容隧道中两条车道一动一静时,静的那条的焦虑和难耐。」——《置身事内》

2022.07.21 DUO方法论: “拆解-理解-优化”

最近工作中才比较深刻的意识到,要做好事情是有普世的方法论的,只要进行如下几步:
step 1:进行合理的大模块拆解;
step 2:再对每一个模块进行合理的拆解;
step 3:分析每一个部分的规模公式中的每一项;
step 4:针对分析结果,找到最薄弱的环节进行高优优化。
step 5:循环 step 1 - step 5。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想提升广告收入,那么可以做如下拆解:
广告收入 = DAU * IPU * ADload * eCPM,eCPM = CTR * CVR * bid
这里的每一项都是一个大模块,每一个模块里都可以继续拆解到更多的小模块,通过这种“拆解-理解-优化”,我们就能很清楚地知道现在在做的事情对终极目标的影响,而不至于盲目优化。上面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大多数人也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有意识地去做,当你做到了你就容易变得更高端。

2022.07.20 发明了一个悖论

不得不佩服欧美国家的教育,在各种领域总能出一些人,即使这个领域再小,也能出于兴趣把这个领域研究到极致,作为一个在中国本土接受了完整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博士教育的人,感觉中国的教育再过 50 年也达不到这种人才如雨后春笋,汪洋恣肆的境界。
制度的影响太大了。“最核心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但是不能说” 就是最核心的原因。是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悖论?

2022.07.19 白石洲大逃亡

相比于病毒,更多的人担心的是被隔离没饭吃。

2022.07.18 买房因素 list

资金储备:看首付,看月供,看税费
户型朝向:南北通透最好
其他因素:楼层,容积率,电梯,小区绿化,周边公园,小区整体环境,物业,学区,地铁、商圈、车位、医院、周边道路,周边小区、周边工业情况

2022.07.17 读《寻路中国》

2021 年 7 月,在四川大学任教两年后,由于没有续签合同,美国非虚构作家,记者何伟 (Peter Hessler) 离开中国,回到了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家中。
从 2001 年到 2010 年的十年时间,美国青年作家何伟(Peter Hessler)先后写作了三本关于中国的著作,分别是《江城》(2001)、《甲骨文》(2006)和《寻路中国》(2010)。《江城》以作者于 1996 年至 1998 年在长江和乌江交汇处的涪陵一所大学任教时的经历为主线,反映了改革开放政策在中国内陆城市的人们身上所产生的变化与希冀;《甲骨文》通过对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甲骨文的命运的描述,力图揭示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寻路中国》则致力于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这三本书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刻画中国社会的人文、历史与经济,构成了作者的“中国三部曲”,奠定了作者在西方社会独一无二的以写真实中国见长的卓著地位,同时也让他赢得了相当多的中国“粉丝”读者。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真实的讲述了当今所谓主流舆论最引以为豪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间被影响的普通人的故事,而这些看似普通而不起眼对小人物的影响以及那些小小的疑惑,仿佛蝴蝶扇动的翅膀,有可能在若干年后引起更广泛的剧烈变化。

2022.07.16 人在什么情况下成长最快?

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时成长最快。
  • 神经症患者:常常把自身的痛苦归因于外界,在他们的观念中,正是他人、坏运气、让人不满意的工作等外在事物使人生受阻;
  • 焦虑者:认为是那些还未发生的不确定的事情让他困扰不已;
  • 强迫者:会认为生活中种种不完美的状态让他无法获得安全感;
  • 疑病者会把所有的问题归咎于坏运气——“自己怎么这么倒霉,偏偏是自己出现了身体上的毛病”;
  • 嫉妒者:会觉得“既生瑜,何生亮”,世间怎能有方方面面都都比自己优秀的人。
但想要让治疗起到作用,治疗师必须让患者意识到一点——病人之所以感到孤独、隔离、长期处于焦虑、强迫、疑病或是失眠,并非因为偶然、运气不好或者基因有问题,而是病人自己创造或选择了自己的痛苦。治疗师必须帮助患者理解自己在困境中扮演了怎么样的角色。除非病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否则是不可能有改变的动机的。因为如果病人总认为痛苦是由于外界的因素造成的,为何还会花力气改变自己呢?
几乎所有人都在面临着生活中的挑战,比如苦难的原生家庭、身体的缺陷、情绪控制能力偏低等。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在这些问题上就无需负责任或者不能做出选择了。我们对自己从困境中获得什么负有责任,我们可以选择面对逆境的态度。郭德纲曾讲到过 “要饭没有要早饭的,如果他能早起,就不至于去要饭” 就是这个意思。即便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了,逆境未能改变,我们也需要为自己的态度负责:是焦虑、强迫、疑病、嫉妒地生活,还是找到超越逆境的方法,重建有意义的生活,当然除了智慧,更需要勇气。

2022.07.15 我所经历的黄金时代

时间过得可真快。今天小小怀念了一下 2015-2017 互联网黄金时代。那个时代,所有人都是昂扬向上,充满了激情和希望,咖啡店里谈的都是改变世界的项目,路上都是推广 app 的地推,走一圈能捧回一堆小玩意;那个时代,业界的机器学习刚大规模转向深度学习,但凡你懂 LR 就能在大厂找到一份不错的算法工作,工作还需要推公式,手写反向传播,没有 996,老北京鸡肉卷那时还是一个名词。如此生活短短 3 年,直到大厦看上去歪歪扭扭,就要崩塌。

2022.07.14 前端很好玩

前端学习路线(绿叶学习网是个好网站):
HTMLCSSJavaScriptjQueryHTML5CSS3 ➝ ES6 ➝ Vue.js ➝ webpack ➝ Node.js

2022.07.13 为什么大部分国产剧的权斗很幼稚

notion image

2022.07.12 苛政猛于虎

“祥子以为努力拉车,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辆黄包车”
当你看《骆驼祥子》的时候特别感慨,这么努力,怎么就这么难,没想到居然在2022年还有。

2022.07.11 周末的感觉

读书的时候,每次放假在开心玩耍的背后总有一丝丝担心,这个担心就是作业没做完,在快乐的同时总要分出一些精力留给担心作业,因此总不能 100% 尽兴。没想到工作后也是这样,每个周末总觉得应该在电脑前做点什么周中没来得及做的大事,但又总是坐不到电脑前,因此每个周末也不能 100% 尽兴,真是宿命吗?

2022.07.08 永远不要为杀戮叫好

今日中午北京时间上午10点半左右,安倍晋三在奈良遇刺身亡。
最近几年来,每一年都有太多的所谓见证历史的事件发生,美国经济下滑股市暴跌、俄国在东欧打仗、德国法国在扩军、英国政坛动荡首相下台、日本前首相被刺身亡,席卷全球的大瘟疫已流行了 3 年,且还没有消停的迹象。这一切都预示着战后稳定了几十年的世界正在重新滑向崩溃,而今天某国的人还在喝彩,如此兴奋地散播仇恨,只能证明事情已更严重,下一个乱世的阴影,隐约就在前方了。
“所有政治人物的意外死亡,都预示着黑暗时代的更进一步。没有例外。世界的荒谬、仇恨首先射向看得见的人物,其次才是看不见的人群。所以,没有欢庆,只有恐惧”
“这起事件,有点像是日本历史中的“下剋上”。背后是日本社会某种压抑许久的社会矛盾。任何一个大国的政治人物死于暗杀,都不是一件小事。背后都是社会矛盾激化到无可开交。而这种矛盾,很快会以更残酷的方式,席卷更多人。它是战争和动荡的导火索和号角”
另,今天 TB,去汤崎泡汤,没错。

2022.07.07 原来大家都是被通知的

人上有人,打工都不容易。遇到山崩地裂的时候,个人真的是非常渺小的。

2022.07.06 去惠州办事

在一地住久了,就容易以为世界和生活就是周围这几公里了,成功和失败也就在这附近定义了,时不时出去看看,才又发现世界很大,生活的样式很多,不用汲汲于一时一地定义的功名。所以人还是要多看书,多旅游,多跟不同的人聊聊天,见见世面,看看不同的人生。

2022.07.05 读《曾国藩传》

配合《天国之秋》一起看很有意思,从上帝视角看一百多年前对决双方的活动,所思所想,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和性格才是个人能决定的影响人生天花板的重要因素,虽然这个因素可能占比只有不到20% (剩下 80% 是时局和运气)。
原来如曾国藩这种完人,在他当时,也是每日苦苦支撑,各种荣誉诽谤等均不绝,圣人都如此,这样看来,我们每天面对的生活简直幸福多了,又何必再斤斤计较呢。

2022.07.04 独立日

中国人包括东亚地区的普遍观念是先忧患再享乐,大部分人被这种环境影响,总是不太能放纵地享受生活,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努力干活,努力攒钱,过着几乎是重复的辛苦生活,总想着,人生漫长,总有一天攒够了,就可以开心地享受生活。但实际中,最后几乎所有人都是干到死为止。为什么?为什么不能是另一种活着的方式?
今天开始看《蚱蜢:游戏,生命与乌托邦》

2022.07.03 如何做清蒸鲈鱼

step1 去除干净鱼体内的内脏,用厨房纸吸干血水;
step2 鱼两边切 3-5 个切口,全身内外抹盐 (不要在意太多),放置一段时间;
step3 烧开一锅水,将鱼放入水中 3 秒后再快速转移到冷水中;
step4 抹盐 (这次是调味用),然后用筷子架在盘子上,放上姜片和葱等,淋上 2 勺蒸鱼豉油;
step5 烧开水后将盘子放置锅中,大火蒸 5 分钟左右,再闷 2 分钟左右;
step6 将鱼取出放置盘中,铺好红辣椒、葱和香菜之类;
step7 将两勺蒸鱼豉油+一勺糖+一勺米酒+一勺芝麻油调成汁趁热浇在鱼身上;
setp8 将葱段用油炸,制作成葱油,趁热浇在鱼身上。大功告成。

2022.07.02 台风“暹芭”

2022 年第 3 号台风“暹芭”来袭,窗外风声大作,气温合适,宜睡觉。但今晚 10 点我却出现在深圳湾海边,在某个树丛后面躲避台风,打伞依然被淋湿,爽。
“暹芭”一名来源于泰国,意为热带花,本次为“暹芭”一名第四次使用。

2022.07.01 刻意严肃的东西都很荒诞

小时候对那些宏伟叙事都容易肃然起敬,总觉得这些伟人在深谋远虑,未来的一切都是他们规划出来的,历史书上各种选择xxx是历史的必然性,各种没有xxx就没有xxx,回过头来看都是为了合法性而编写的小说而已,比如父辈们现在常常回忆起来就摇头苦笑的 20 世纪 50 年代到 80 年代之间,整整 30 年间,发生在某东亚大国的事情。
现在听很多政治人物的演讲,各种慷慨激昂,各种深远影响,各种生死存亡,其实过十几年回头看,胡扯的成分极大,包括若干年再回头看现在,疫后 3 年的 2022 年,看各种所谓的抗疫政策,应该就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网上流传着一句不知道是不是崔健真说过的话:“我很年轻的时候,总以为某些大人物发起的各种运动背后有深层的逻辑和理性的考虑,后来才发现根本没有,其实就是精神病”
 
 
 
 
 
胡言乱语系列
  • 读书
  • 思考
  • 2022.08 胡言乱语2022.06 胡言乱语
    Cata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