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 胡言乱语
Nov 1, 2022
| 2022-12-18
0  |  0 分钟
type
Post
status
Published
date
Nov 1, 2022
slug
2022.11 胡言乱语
summary
2022.11 胡言乱语
tags
读书
思考
category
胡言乱语系列
icon
password
 

2022.11.30 十一月读书总结

这个月读完的 7 本书《一句顶一万句》《一日三秋》《人生复本》《额尔古纳河右岸》《未来世界的幸存者》《前方的路》《毫无意义的工作》

2022.11.30 读《毫无意义的工作》

随着技术的进步,到 20 世纪末,我们每周的工作时间将缩短到 15 个小时。 ——经济学家凯恩斯在 1930 年预言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者批判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但是到今天,这些预言跟现实却是完全相反的。实际上,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工作的时间是越来越长的。比如尤瓦尔·赫拉利以及其他一些论文就说原始采集社会人类的生活是悠闲的,无论是采摘还是打猎,平均时间都不会很长,而且工作环境相比今天的流水线更自然。到了农业社会,中世纪后期欧洲农民平均每天工作时长是 4 个小时 (1400 / 365),2022 年 INSTAREM 调查显示美国居民平均每天工作时长是 5 个小时 (1767 / 365)。而 996 的中国企业员工平均每天工作 9.2 个小时。
除了工作时长,据 YouGov 在英国做的调查,大约 37% 的受访者不知道自己的的工作对于社会有何意义。非常多的人,尤其在欧洲和北美洲,他们的整个职业生涯都耗费在那些他们其实知道并不需要的工作上。工作意义的缺失,甚至比长时间的劳动更折磨人的心智。
  • 关于作者和这本书
本书作者大卫·格雷伯 (David Graeber) 是美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占领华尔街”运动主要参与者,先后任教于耶鲁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师承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其本人已经于
这本书英文名是《Bullshit Jobs》,其实更直观的翻译是《狗屁工作》,格雷伯在 2013 年占领华尔街运动结束一年多后,发表了一篇名为《Bullshit Jobs: A Theory》的文章,在互联网上流行一时,于是他把这篇文章扩展成了这本 30 万字的书。书中描述了各种各样的无意义的狗屁工作和部分狗屁化的工作,并分析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 什么是毫无意义的工作 (狗屁工作)?
狗屁工作是一份毫无意义且往往有害的定期领薪水的职业,其无意义或有害程度是如此之高,乃至从事这份职业的人都无法为其找出合适的存在理由。虽然要从事这份工作有一个条件,即从事者不得不假装这份工作的存在是完全合理的。
格雷伯把狗屁工作分为 5 大类:随从(flunky)、打手(goon)、拼接修补者(duct taper)、打钩者(box ticker)和分派者(taskmaster)
随从:存在的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是衬托另一个人的重要性,让这个人看起来很重要或者让这个人感到自己很重要。现在社会比如看门人、电梯操作员、毫无作用的接待员和前台、行政助理、行政秘书之类;
打手:有一定进攻性,但存在的根本原因仅仅是有人花钱让其存在的岗位。国家武装部队、高校公共关系办公室、大部分游说者、公关、电话推销员和企业律师也符合这类情况;
拼接修补者:为了应对组织的某个故障或缺陷而存在的。出于解决某个本不该存在的问题的需求,我们有了拼接修补工作。比如在屎山工作的程序员,专门替上级收拾烂摊子的各种助手;
打勾者:雇用来掩盖某个组织不作为的员工。政府组织尤其热衷打钩工作,各种流程都需要一些审批操作,而这些文件存在的意义就只为完成所谓的流程。(之前做过一段时间中共的党小组组织委员,定期收集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其实这些思想汇报收上来后,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去阅读,仅仅放在那,然后我毕业的时候卖给了废品站)
分派者:工作的全部内容就是给他人派活,制造狗屁工作给他人,监督这些狗屁工作的完成。如果没有他们的介入,下面的员工依然可以把活儿干好,那么这就是狗屁工作。这里包括部分中高层管理者,大部分的政府官员都在此类,不扰民就是他们最大的贡献。
  • 为什么会有毫无意义的工作?分工的视角
关于为什么会有这些毫无意义的狗屁工作,作者在书里提到了很多他认为的理解。但是这里我想从分工的角度讨论下,基本逻辑就是,当分工越来越细的时候,就会创造出很多毫无意义的狗屁工作。
虽然从亚当·斯密开始的各路经济学家都说劳动分工有助于提升社会生产效率,但可能中间得有个度,过分细致的分工反而会造成岗位冗余,让工作丧失意义感,也剥夺了人的成长路径。从而事实上降低了生产效率。
早在100年前,德国心理学家卡尔·格鲁斯就发现,婴儿在无意中抬胳膊的时候,发现他旁边的铅笔动了,再抬一下胳膊,铅笔又动一下,这时他会感到非常开心,“自己的所作所为竟然能对这个世界产生可预测的影响”。
格鲁斯由此认为,这是人的一个基本心理需求,叫“身为原因的快感”,也就是,自己是推动某件事情发生的原因,这是成就感的来源。而当分工过于细致,一个人只能负责整个业务链条上的一小段时,无论你做得好坏,都对最终的业务结果没有明显影响。这样一来,我们就被剥夺了“身为原因的快感”,这也是工作无意义的来源。正如德鲁克说的:一个人的工作必须拥有最低程度的完整性,他才会感觉到工作的意义,否则工作就只是强制劳动。
过去,一个工匠亲手打造出一个作品是有成就感的,而现代取而代之的是流水线的琐碎和机械,无数个工人合作完成一个作品,其中一个工人只用拧螺丝,另一个工人可能只用贴标签。这样的分工下,大部分人肯定会同意每天拧几万次螺丝的工作狗屁含量超高。
这也反过来提醒企业,在组织生产的时候,不要把工作切的太碎,以至于让员工都变成螺丝钉,让这份工作变成狗屁含量极高的工作。比如,在我的体验中,某公司的中台化有点过头了,一些岗位就是负责拧螺丝,这个岗位的人只知道自己拧的这颗螺丝的情况,却对于自己这个车间是在造飞机还是造拖拉机一无所知。而这个时候,如果设计师也拎不清的话,那业务就危险了。

2022.11.29 中国是没有希望的

最近一年看了一些历史书,以及回看了鲁迅的书,把这些书连起来一起看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大家可能都知道但肯定不愿意承认的事实:自从秦朝大一统之后,中国人就在原地转圈圈,完全没有进步。
大陆这四十年的发展其实是不正常的,猴子稍微打了个盹,羊就吃得肥了点。正常情况就是一群上蹿下跳的猴子统治着一群羊,羊群被撵得无法安心吃草,如你今日所见。别以为未来会好起来,历史从来就不是线性发展的。

2022.11.28 弗里德曼万岁

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这段时间情绪一直比较低落,感觉整个社会也都 emo 了,看不到希望,沉闷而窒息。有人开始呐喊了,有人被暴力对待,我可能没有这样的勇气,只能默默祝福和支持,希望为民呐喊的人能得善终。
《思旧赋》是向秀为追思好友嵇康和吕安所作,作者以“旷野之萧条”、“旧居”、“空庐”之景,寄托着物是人非的悲凉;以引《黍离》、《麦秀》之诗,李斯受刑之事,隐约暗示朝代更迭带来的不公、不幸的遭遇。此文抚今追昔,忧从中来,痛惜之情,溢于言表。但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不便畅言,有言未尽之感。吕安,生年不详,卒于魏景元三年。其妻徐氏貌美,吕安之兄吕巽与之有染,事发,其兄反诬吕安不孝,嵇康辩其无辜。钟会与嵇康有隙,趁机进谗于司马昭。司马昭后并杀吕嵇二人。注疏参考阮一峰的博客 向秀《思旧赋》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2022.11.27 弗里德曼万岁

最近国内民怨沸腾,各地反抗四起,乌鲁木齐、郑州、南京、上海、北京都出现了人们自发组织起来对抗防疫封锁,要求解封,要求言论自由的行为,中共甚至派出了军队/军警来镇压,最近两天,一些高校的学生也开始组织起来喊出要自由的口号了 (看到清华的学生举起了弗里德曼方程,太清华范了),仿佛当年的事情又要重来。
响应人民的号召,解释或者解除毫无人性、把人民当牲口对待的变态封控政策,看上去似乎是一件就坡下驴的事情,应该不难做到呀,为什么中共政府一定要死撑着不放手呢?
感觉原因还是在中共太怯弱了,太害怕人民了,怯弱的人一旦掌权一般有两个情况,一个是因为怯弱而做不成事,当然这种政权不会存在很久,能存在的都是另一个极端,即它会展示出非常非常非常强硬的一面,让人看上去很强大,从而恐惧它臣服于它,哪怕它们其实自己心里已经怕的要死,也一定不会放松强硬手腕,因为这是它能继续存在的根基,一旦它松口了,它的末日也就到了。可以参考我们的邻居北朝鲜,天天都跟疯狗似地狂吠。所以新冠防疫这个在人民看来的科学问题,在统治者看来其实是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新冠防疫这个事,“动态清零”经过之前的宣传,已经成为维尼英明统治的一个标签了,而它现在正在谋求成为一尊,这个时候否定“动态清零”就是否定他的统治。所以我现在非常悲观,在可预见的未来,至少明年 3 月大会之前,这个政策一定不会放松,反而还会继续强化,矛盾还会持续激化,直到位置坐稳,或者枪声响起。(真心希望我被打脸)
12 月 2 日补充:就在 11 月 30 日晚上广州还有街头暴动,然后传言广州要严管了,凌晨一堆人开着车逃出广州,但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12 月 1 日下午 2 点广州宣布政策开始放松,放弃大规模常规核酸检测,随后各大喉舌媒体也不再提“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动态清零”这种充满了共党战斗式语言的词句。真是历史性的一幕,他居然事实上承认了“动态清零”政策的失败?且不说是不是真的会全面落地解封,但肯定会有秋后算账,那些为民出头的人大概率难保,而这时的人民可能早已将他们忘记。这一切都改变不了这个国家没有希望的现状。

2022.11.26 "清零"政策没有清掉病毒清掉了民心

今天的抖音真是热闹,基本都是各种拐弯抹角骂中共,讽刺政府 (在大陆,中共==政府) 封锁人民言论、自己却睁眼说瞎话、标榜科学实际小学文化,《国际歌》《囚鸟》《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标配背景音。我以为自己被信息茧房了,问了一圈好像都差不多是这样。中共当政这么多年后,终于自己也变成了当年国民党的样子了,真是长大后就成了你啊。本来政府公信力就已经很差了,再继续由着这帮党国不分,只为保住乌纱帽的官僚折腾下去,承平四十载后,是否又到了一个循环点,不敢想象。
本来面对公共灾难,政府稍微做得好是很容易得民心的,结果反而一手好牌几个炸弹生生给单出了。一年多前大家还在唱“谢谢你”给“大白”,一年多后的现在“大白”就成了人人喊打的“白狗子”了,就连“科学”这个词都快成贬义词了。“新二十条”刚出来,大家还是挺振奋的,石家庄直接跟了,结果发现其他地方都在观望,结果石家庄栽了后,其他地方迅速倒车,然后新疆大火,被封锁的人逃生受阻,死伤惨重。十四亿人被一个人玩得死去活来。
这些披着大白外皮的人,枪口记得往上抬几厘米,不要忘记历史上那些为虎作伥的人的下场,奥斯维辛的守卫这种远的不说,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时代的计生员总记得吧,好吧,不知道也正常,他们其实都被消声了。
尽量晚一点投降
尽量晚一点投降
一切责任归于病毒不听党的话。

2022.11.25 历史过程

新疆的大火以及各地的众多非死于新冠却因新冠防疫而死的人,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阮一峰06年写的一篇博客“什么是历史过程”。很多现在位居高位的人,别看现在蹦跶的多欢,多么伟光正,将来是要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令人遗憾的是,往往历史过程是要经历几年到几百年不等,中间有太多无辜的牺牲没法看到光明的到来。
什么是历史过程?
Saturday, February 18, 2006 by 阮一峰
小时候政治课里经常说,事物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当时只觉得是很普通的一句话,现在明白它的涵义了。什么叫历史过程?就是有代价有牺牲,无法避免。
曾经见过报道,贵州某山区群众都在搞有色金属冶炼的家庭作坊,不仅青山绿水成了黑山污水,而且重金属离子有慢性毒性,成年人容易因此得癌症,下一代很可能出现畸形和智力低下。国家三令五申要关闭,总是关而不绝。因为关了,那里的人就没活路,所以明知有毒也要干。最近几年,有色金属价格暴涨,中国又不知有多少山河要被毁掉。可是没有办法,这就叫历史过程。
同样的,小煤矿每年死这么多人,为什么降不下来?就是因为众多的县乡级财政都依赖采矿收入,政府根本下不了决心关;而矿工如果不去挖煤,就要沦落为流浪汉。这也叫历史过程。
进一步说,新中国建国后的发展,就是依靠强制低收入来实现工业化积累。我们的父辈下乡、支内、进国有工厂,不就是在用他们的一生为国家的原始积累做贡献嘛?他们的人生算不算是被牺牲掉的呢?这就是历史过程。
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说过:“历史涉及的只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极小部分。大不列颠人民的大部分生活和艰辛创业……过去和未来都不会有文字记载。”
历史过程无法改变,生命就这样无意义的牺牲和痛苦着。唯愿我们始终记得那些为历史做陪葬的人生。

2022.11.24 码农的职业建议

  • 要对代码有兴趣;
  • 情商也要在线;
  • 学技术要掌握本质,即技术的本质性、不变性和可复用性。本质的东西不易变,不易变就可复用,这三者是一体的;
  • 不要只做实现,要参与决定怎么实现;
  • 能推销自己的工作;
  • 学会带领一个团队,有效地与其他人协同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 知道生活比工作更重要,不要因为工作发火
    • 工作的一切都并不重要。有人提交了烂代码,网站下线了,又怎么样?工作并不是你的整个生活。它们不是真正的问题,只是工作上的问题。真正重要的事情都发生在工作以外。回到家,家里人正在等我,这才重要。
  • 自己告诉自己要做什么
    • 如果一个会,你不确定自己为什么要在场,就停下来问。如果这件事不需要你,就离开。不要从头到尾都静静地参加一个会,要把自己当成负责人,大家会相信你的。
from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2022.11.23 读《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 一定要创业
    • 创业是艰难的,但是一份早九晚五的工作也是艰难的,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创业还艰难。你自己开公司,会因为很多事情担惊受怕,但是你不会感到虚度生命,而在一家大公司里打工,常常会有这种感觉。而且,创业可能会使得你挣来多得多的钱。
    • 眼下,我们觉得有一份工作是正常的生活模式,但是这是最不可靠的历史假象。
    • 创业家(Adam Smith)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个人的项目,应该有四分之一会失败,否则就说明你的冒险精神不够。”
  • 不要在功能上竞争
    • 如果你的产品的核心概念行不通,那就重新定位这个产品,而不是为它添加新功能。你必须牢记在心,创造一个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不要着眼于它的功能比别人多,而要着眼于它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市场定位。
  • 如果你有两个选择
    • 选择一:留在一个地点,挖一个大坑,但是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挖到地下的金子。
    • 选择二:每个地点挖5米,如果找不到金子,就换个地方再挖。结果你挖了几百个小坑,而不是一个大坑。
  • 选择第一个
    • 你必须认识到,不是你一个人在找金子,是所有人都在找金子。那些容易找到的金子,几乎可以肯定,一定已经被别人捡走了。那些有高级设备的人,把埋得浅的金子,也挖得差不多了。这就是说,第二种策略实际上是无效的,就算你挖一千个小坑,也找不到金子。
    • 你唯一的策略,就是认定一个方向,坚持不懈往下挖,直到挖成。你很可能还是不会找到金子,但是在往下挖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找到其他有用的矿物。而且,由于长期地在这个领域奋斗,你会对周围一切极其熟悉,变成这个领域的专家。附近的人遇到各种问题,也会来找你征求意见。
  • 富爸爸与穷爸爸
    • 雇佣制度,这种资本主义的核心制度,对劳工是非常不利的,根本没有前途。仅仅依赖雇主的工资,就永远只能是一头乖乖待挤的奶牛。
    • 你不能为了“某个职业安全或有利可图便去选择它”,那样的话,你就掉入了泥潭。
    • 要有自己的事业。更重要的是,“你的事业围绕着的是你的资产,而不是你的收入。”也就是说,你关注的不是如何挣到收入,而是如何能有自己的资产。
    • 成功的秘密,根本不是秘密,那就是不停地做。如果你真的努力了,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的要优秀得多。

2022.11.22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

这本书以我——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游猎民族鄂温克族近百年的爱恨情仇和生离死别,并不一定有那么轰轰烈烈,但都感情真挚,坦坦荡荡。鄂温克族数百年前从贝加尔湖畔迁徙来到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草原北端,额尔古纳河右岸,他们的营地叫乌力楞,住的帐篷叫希楞柱,信奉萨满,与驯鹿为友,逐苔藓而居,搬迁时将非必要物品储藏在从不上锁的靠老宝,过往行人有需要都可以去取用。
虽然没有现代的一切,从所谓现代人的视角看,他们的生活如同野人,但他们同样感受着人的爱恨情仇和生离死别,而且更为真挚和坦诚,同时,他们的生活与生命都与山川河流,森林,驯鹿,熊,灰鼠,各种其他动物,各种美妙的花草融合在一起,他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现代化确实提升了人的物质水平,但在精神上,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和与自然的关系上,每个人都把自己孤立了起来,形成了一个个孤岛,断掉了与外界的联系,这样的现代化是否是最优的,是否真的有意义,不好说。不过,人最终的发展方向是要成为神的,也许,神就是这样的吧。
但故事可能还有另一个结局: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写的《人类简史》最后一章的标题,叫作《智人末日》。作者感叹道,人类社会存在了七万年,真正的大发展只是最近两三百年。而目前这种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再过一千年,人类是否还会存在,已经很可疑了。这和著名的“大学航空炸弹客”卡辛斯基的观点一致 。
人物关系图
人物关系图
这本书里的故事就是普通的故事,正是这种普通的故事,嵌到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里,也就成了史诗。其实,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史诗故事,只是大部分故事都等不到讲故事的人就消散在时空里了,比如我自己的家族,如今那些故事和能讲这些故事的人都早已远去,虽然没听到故事是个遗憾,但至少也让我明白,那些故事无论当时多么惊心动魄,多么风光或者落魄,在时间面前都不重要,这是他们留给我的最大启示。

2022.11.21 高认知穷人

  • 定义:什么道理都懂,什么事情都知道一些,但真正赚钱的时候什么都赚不到。他们关注各种大佬,学习各种牛逼思维,研究各种赚钱项目,但生活依旧穷的很稳定。
  • 高认知穷人的认知,根本不是认知
    • 他们的“认知”大部分都是碎片化信息,
    • 真正的高认知是将各种知识连接起来,打造属于自己的思考体系,框架和方法论。
  • 高认知穷人也许有高认知,但缺乏实践
    • 本质上是“知道分子”,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主要原因是光知道道理,但行动力显著不足。
    • 认知,如果不能产生行动,不能带来结果,那认知就是假的。
    • 做对事,把事做好。选择事,拼的就是认知能力。而把事做好,主要有两点:
      • 对的方法,怎么做更好
      • 执行力,执行深度
    • 富人和穷人最大的区别
      • 富人重执行,在执行中学习
      • 穷人一直在学习,但从不实践,用虚假的学习忙碌掩盖
  • 如何避免成为高认知穷人?
    • 抛弃“限制性思维”,学习“目标型思维”。
      • 限制性思维:先看自己能做什么才去做,即自己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
      • 目标型思维:先看要做什么,再看要做什么,即做多大事,就培养多大本事。
    • 亲身实践,体会细节和卡点,反复复盘得失。
    • 找同行模仿,向高手学习。

2022.11.20 一个好习惯

做事别求完美,先跑通一个 demo,再逐步优化。每一步都能有成就感,才是完美的。

2022.11.19 写了个秘籍

帮助那些想玩一玩自己独立域名的同学,先玩免费的,以后再玩付费的。

2022.11.18 深夜急诊室

这种地方,偶尔来能帮你领悟人生的很多道理,不知道常待的人会怎么样。感觉菩萨心会不会其实也很坚硬,因为看得太多了,各种情感的阈值就很高了。

2022.11.17 开放平台

  • 为什么开放平台都用小程序
    • 微信小程序帮忙跑通的模式,培养了开发者生态,抄作业比较容易;
  • 宿主和开放平台开发者的零和博弈
    • 开发者的广告流量和开发者的自然流量的冲突;
    • 开发者内容和普通内容之间的冲突,在 FB 这里,普通内容指的是好友的消息,在抖音这里,普通内容是指正常无转化目的的内容,通常开发者内容都带有一定的营销感,有比较强的转化目的;
    • 第三方开发者在宿主内做大后,会有把流量导出站外自己独立 app 的动机,这会导致宿主用户流失;
  • 开放的空间问题
    • 抖音偏内容工具型产品,流量不能像社交平台那样能产生裂变,因此可能难以支撑一个大的开放生态;
    • 微信强社交产品,核心功能是聊天,带入公众号或者小程序是锦上添花,不影响核心功能,同时通过社交裂变效应,帮第三方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 支付宝财务工具型产品,用户目的性很强,非必要不停留,因此支付宝很难赋能第三方开发者;
  • 抖音和微信做开放平台的差异
    • 抖音:有限的公域流量,中心化统一分配;
    • 微信:公域流量比较弱,靠自主运营,以及私域流量;
  • 公司内部其他部门与开放平台部门的关系
    • 已有的闭环业务已经做的比较大的,与开环的开放平台天然有种敌对关系,比如闭环电商与开放电商;
    • 由于要协调内部各种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开放平台是非常难做的,往往需要公司级大佬来推,微信小程序就是战略级,张小龙亲自推的;
    • FB:广告arpu比较高,因此走流量逻辑,让第三方做各种底层建设,提升流量规模和用户粘性,FB 可以卖更多的广告;
  • 开放不是必选项
    • 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

2022.11.16 激励和流量

内容产品 (抖音、快手、头条) 的成功本质上还是做好了激励机制,而不是流量机制。

2022.11.14 如果再来一次焚书坑儒

如果再来一次,再来一次彻底的,纸质的,电子的,统统焚掉,也断掉口口相传的链路,只保留一本修仙小说,若干年后的人,会不会根据这本修仙小说构建一整个新的上古历史?

2022.11.13 一个判断事情的方法

任何理论和思想,无论它看上去以及宣传得多么正确,如果它害怕甚至不允许你去了解其反面论点,它的正确性多半是可疑的。

2022.11.12 建造巴别塔

2022.11.11 经济学思想家都从哪来的

世上本没有经济学家,吵得多了就有了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哈耶克、凯恩斯等等影响全球发展的经济思想家并不是横空出世的,最开始兴起的时候,都往往是很随意的,最早可追溯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当时“君主宝鉴”这一文学体裁正盛,亦即献给君主的所谓劝谏书或君王“宝鉴”,朝臣试图在政策和政治问题上更广泛地箴规君主。
16 世纪,马基雅维利 (Niccolò Machiavelli,1469年-1527年) 的《君主论》,这部时不时刻意颠覆世俗认知的著作,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中世纪君王“宝鉴”体裁。不过这之后,这种“宝鉴”体裁 (于恶政中提出执政建议和方法) 或多或少地让位于论战型写作。尤其在英国,这种写作传统与“提案活动”一起蓬勃发展,因此,许多新近受过教育的平民向国王提议了一些有获利潜力的“项目”,提案范围从发展渔业,到排干沼泽地,到开办土地银行,到开拓新的殖民地,以及鼓励贸易和税收改革。
正是在这样“百家争鸣”的环境中孕育出了伟大的经济学思想家。
在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尽管“经济性”(oeconomy)这个术语已经存在,但是“经济学”(economics)和“经济学家”(economist)这两个术语还不存在,“经济性”主要用来指对家庭进行高效、节俭的管理 (“经济性”oeconomy一词的词源oikos在希腊语中是“家庭”的意思)。该术语也有隐喻的作用,指的是整个自然界的农牧业。“自然生态经济”是一种包罗万象、令人敬畏的自然现象,它向人类揭示了造物主的无限关怀和智慧。要确定资源 (如人力资源、煤炭和小麦) 分配和人类互动的模式,就必须了解造物主的本性和造物计划。
19世纪期间,“经济学”才分立为一门学术学科,拥有自己的学术地位、研究团体和特定的术语。
from 《伟大的经济思想家》

2022.11.10 一种诡辩话术

“把情景推到极端,然后否定合理诉求”
比如,“自由不是无法无天”,然后顺便把合理的自由要求给否定了;
比如,“人人都像你这样,还怎么xxxx”,然后拒绝了你的合理要求;
再比如,“如果历史都要写细节,那这一辈子也学不完”,然后扭头把你想了解的细节给禁了;
各种大道理,空话,口号,大致都是这个套路。
from songma‘s twitter
求破解之法

2022.11.09 什么是你的资产

  • 01 职场积累的经验不一定能成为个人资产
    • 为公司打工做的事情都沉淀在了公司,而不是沉淀在了自己身上,这些事情不是资产;
    • 如果积累的方法论很难复用在其他行业,这类阶段性的知识不是资产;
    • 传统行业里,比如医生、律师和老师等,知识和经验是一种资产;
    • 国企和事业单位,工龄是一种资产;
    • 互联网行业里,工龄是一种负资产;
    • 总之,要看你积累的能力对外部的依赖性有多强,相对安全的资产对环境的依赖性也较弱。举例:如果你是宫廷里的厨师,但只会做调料,对环境依赖很强,那就没有资产,如果你是一个能直接自己开一家餐馆的厨师,那就完全不一样。
  • 02 把自己当成资产,更多的是增值创造
    • 把自己当成资产,更多的是增值创造。你要去创造更多东西,而不是被动的接活。在创造的过程中你会拥有自己的作品,这个作品不局限于形式。
    • 干活有两种,一种是纯粹的输出,啥也没留下,用劳动和时间去换得一些收益;另外一种就是创造一些能署名的东西。
  • 03 没有完全的睡后收入,关键在于杠杆
    • 把手停口停的资产变成可以躺赚的资产,有哪几种方法?
    • 关键应该是杠杆,你可以把钱当做杠杆,可以把团队当做杠杆,也可以把产品或者作品当做杠杆。
  • 04 写作输出是一种打造资产的低成本杠杆
    • 你写下的任何能帮助到人的且署名的文档都是你的资产;
    • 纳瓦尔觉得当代最主要的两个杠杆,一个是做内容写东西,一个就是写代码。这两种东西都是能持续产生价值,即便有半衰期,它也是个非常长的半衰期;
    • 如果你写东西,相当于异步的、跨时空的跟非常多人对话,你在跟成千上万的人对话。
  • 05  短内容成就平台,长内容成就作者
    • 内容有两种,一种是流量曝光逻辑,一种是品牌连接逻辑;
    • 短内容是前一种逻辑,只是给平台提供燃料,只会成就平台,长内容才会打造品牌,成就你自己;
    •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链接的方式、强弱和时间长短;
    • 播客是一个做品牌的好地方,别人听你的声音听了一个多小时,这得是一个多么重的连接。
  • 06  把自己作为资产,保持内在增值并匹配市场需求
    • 关系网络:给新入行的朋友,你在大厂待的这几年就是重要资产,认识职场、认识大平台运转逻辑、认识一些人;
    • 个人品牌:同样是在某公司待一段时间,有些人就很垂直只认识自己身边的人,有些人就会横向认识几乎所有部门的人,通过自己的宣讲表达和主动地请教的方式过了一遍筛子;
    • 内在能力:保持自己是一个向上的状态,对比半年前的自己有没有成长或者变化,但自己保持内在增值不代表它是一个通俗意义上的资产。很有可能你在哲学上想得很通透了,它不代表这个可以变成一个对外部有收益的资产。内在的东西要转化成外部资产才能被市场定价。最好是外部资产去牵引着你形成内部资产,当然你可以有一块自己的精神家园;
    • 因此,可以从供需视角先看市场需要什么,另外就看自己有什么,你去做匹配,匹配的过程之中提高杠杆 (比如通过写作)。
  • 07 人生并非有迹可循,没有任何解法可以包治百病
    • 你的作品可以是一本书,一个app,或者一个团队;
    • 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或者说你自己能力上杠杆比别人高的地方。

2022.11.08 读《一日三秋》

这本书是刘震云的现实魔幻主义新作,出版于 2021 年。
故事从延津豫剧团唱《白蛇传》的三位角说起,演白娘子的樱桃,演法海的陈长杰,演许仙的李延生。因为种种原因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李延生生在延津,老在延津;樱桃与陈长杰结婚之后因琐事自杀,被葬在乱坟岗,陈长杰带六岁儿子陈明亮出走武汉再娶,随后樱桃的灵魂不堪乱坟岗恶鬼的骚扰,附在李延生身上来到武汉又附在儿子明亮保存的一张照片上,被明亮后妈察觉,找马道婆被扎钢针,几陷万劫不复,又被明亮解救丢入长江。明亮接奶奶去世消息,坐错火车,辗转来到延津,本来就跟后妈无感情的明亮要求留在延津,遂在父亲好友李延生家中长大,陈长杰背着老婆给李延生付儿子的生活费,十年后被老婆发现,停掉供应,明亮于是退学在烧猪肘子的铺子当起了学徒,10年后娶媳妇马小萌,却不知她做了五年特殊职业,后马小萌被之前的姐妹爆料,明亮带媳妇逃到西安卖菜,又被人欺负侮辱,随后用马小萌做特殊职业的钱开烧猪肘子店,生意越做越大,屡回延津。
所有人都是悲剧故事,樱桃为了一把韭菜上吊自杀,李延生买不起去武汉的车票,陈长杰供不起孩子读书,陈明亮艰难一生。但书中还有一条魔幻喜剧的线,花二娘守在延津三千年,每晚跟延津人梦中讨要笑话,如果讲的好赏一个柿子,讲的不好就要背她去和胡辣汤,这花二娘本以化作大山,背者皆死。
这本书除了魔幻的故事,其实到底在说啥?书的结尾说到 “这是本笑书,也是本哭书,归根结底,是本血书。多少人用命堆出的笑话,还不是血书吗?”故事里的主人公们都是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挣扎一生,生活的本质就是笑与泪的交织,所谓笑话不过是生活的点缀,正是有了这些点缀,才有了活下去的动力和理由。
“活到这个年龄了,想起过去许多糟心事,当时桩桩件件,都觉得事情挺大,挺不过去了,现在想想,都是扯淡。”
“道理可以糊弄许多人。在生活中,许多道理也是假的,可天天有人按真的说,时间长了就成真的了;大家明明知道这道理是假的,做事还得按照假的来,装得还像真的;您说可笑不可笑?还不如梦里真呢。”

2022.11.07 周一

散发了一点负能量,以后不能这样了。

2022.11.06 打球和几个想法

  • 人都是想往好的地方跑,想躲避不好的地方;
  • 当下很多有能力的人都在润,说明润是好的,留下是不好的;
  • 越来越多的人想润,大部分人肯定实现不了,但会寄托在下一代上;
  • 某大国社会老龄化在加剧,某集团也看不到希望;
  • 因此,未来 10-20 年,某大国会出现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却都润掉了,于是自我实现绝望之国。
  • 综上,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被前 40 年的发展锚定心智,以为事情总会好起来,历史的一个小小倒车,就可能是几代人的残酷付出,so,要多学习张爱玲的操作,能润尽量早点润,像 49 年,能走而不走的后来都后悔死了。

2022.11.05 读《人生复本》

什么都不存在。 一切都是梦。 上帝——人类——世界——太阳、月亮、荒凉的星空——梦,全都是梦; 这些并不存在。 除了虚空之外,一切都不存在——而你……你不是你——你没有身躯、没有血液、没有骨骼,你只是一个念头。 ——马克·吐温
我们肯定听说过平行宇宙理论,这本书就是一个关于平行宇宙的故事。
  • 在你做出不同的选择的那个宇宙里,人生会不会变得不一样?
  • 如果再给自己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抛弃现在的生活嘛?
    • “当初没有走哪条路而产生的刺痛愤恨,也许可以放下了,因为没有走的路并不只是我的现状的反面,而是无数的分支系统,象征着我和贾森2号这两个极端之间,各种人生的排列。”
    • 纯粹就理智而言,我一直都知道我们的分离与隔绝只是幻觉。我们全都是由相同物质组成,也就是在死亡恒星的火焰中形成后,爆发出来的物质碎片。
  • 这个世界的我和那些世界的我,究竟有什么不一样?我们都是“我”吗?
    • “如果把性格与生活形态等等修饰、无用之物通通抽走,那么造就‘我’的核心元素又是什么?”“我们其实是自己所有选择的总和,就连我们原本可能选择的路,多少都应该要纳入身份计算的考量当中。”
  • 当我们能在平行宇宙中随意切换,那什么才是我们的真实的世界?
    • “我不知道你怎么想,但是我以前的世界,感觉越来越虚幻。你知道离开梦境久了会有什么感觉吧?它会失去色彩、强度和逻辑。你和它之间的情感联系会递减。”
人生没有复本,你的每一个选择和经历都构成了独特的你的一部分。

2022.11.04 提升行动力的“高我法”

在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意志力、鸡血、正向激励、各种规划和各种成功学都是靠不住的,即使我们知道了各种动机背后的深层次心理学和生理学知识。但有一个简单方法,就是高我法,即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直接演那个人就好了。
高我法可以刺激大脑的想象力,而大脑并不会可以区分想象和现实,因此想象可以同样刺激神经递质的分泌,所以才有境由心生。
  • 想象一个超级版的自己——高我,他是个接近完美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具体细节需要充分想象。
  • 一天中可以无数次问自己 “高我会怎么做?”,然后就这样去做。如果完完全全演高我,时间久了就会习惯的。
  • 每次选择了高我,就在心里给自己发一个金币,反之扣一块,这样心里的金币数量一天之中随时都在波动。睡觉前,会知道今天是赚了还是亏了,但亏了也没关系,清零,第二天继续。
  • 总结:高我法的核心在于想象,你能想得多逼真,你就能做的多完美。高我法的关键在于数金币,要时刻提醒自己演好这出戏。

2022.11.03 八合里

元胞自动机怎么生成一头牛?

2022.11.02 人生过拟合

晚上看最新一期的脱口秀大会,刚好嘉宾之一就是刘震云。每次演员表演完毕,他的点评总让人联想到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在点评自己学生的作文,各种结构和中心思想。就连看惯了大场面的大张伟,也常常无话可接,但又不能不说话,于是只能隔着千山万水也要和汪苏瀑布搭话。
我们知道,机器学习任务中,当样本少的时候,如果模型又很复杂,是很容易过拟合的。人也是一样,当一个人突然获得稀有的成功后(或者失败),这种样本的 loss 是如此巨大,计算的梯度是如此方向明确,以至于大脑的神经网络直接对这个样本过拟合了。
为了解决这种过拟合问题,一般来说有4种方法:
  • 获取更多的训练数据:多体验生活,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经历多次成功和失败,也看看世界的多样性,别钻牛角尖,以为自己的那点破事就是世界的中心,多感受下自己就是个路人甲的世界。还可以多看传记,看看其他人成功或者失败之后的经历和体会,代入其中,会减少我们对单次成功或者失败的敏感度,降低过拟合的概率。
  • 控制模型复杂度:不可取,你肯定不希望把自己的前额叶给切除了。
  • 加正则: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自己的三观,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想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减少特征的数量:即减少来自你周围方方面面对这些或成功或失败的事情的看法,不要只活在他人的预期中,勇敢的做你自己。

2022.11.01 读《一句顶一万句》

这本书是作家刘震云创作于2006年到2008年的长篇小说,2011年8月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所有人和事都围绕着人和人之间「说得着说不着」产生的各种纠葛和矛盾。这本书讲述了祖孙两代人出延津和回延津的故事。祖孙两代人的命运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因为「说不着」而被配偶背叛,都是为了寻找一个「说得着」的人而远走,唯一的区别,无非是一出一入罢了,浓浓的宿命感。
上部的主人公杨百顺,他的的一生经历了形形色色的人,从事了各式各样的职业,从做豆腐起,到杀猪,到染布,到信主破竹子,到沿街挑水,到去县政府种菜,到‘嫁’给吴香香,到吴香香和老高出事,没有一步不坎坷,但所有的坎坷加起来,都比不上养女巧玲丢了,因为那是他「说得着」的人,最后他只能改名罗长礼,走出延津。杨百顺的命运历程看似波澜起伏、大相径庭,实则大同小异,其实总是在自我重复而已。每一次都因为一些不可控的、荒诞的原因被逐,每一次身份的确认都以破灭告终。杨百顺名为百顺,其实百事不顺,换了无数职业,改了三次名字,时间在他身上似乎一直是在重复。下部的主人公杨百顺养女巧玲的儿子牛爱国,同样和自己的老婆「说不着」,被背叛后,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着」的朋友,最后走回延津。
这篇小说的叙事方式特别有趣,类似明清的「野稗日记」,语句洗练,情节简洁,叙事直接,一个分支引出另外一个分支,每个分支的线索再铺陈开来,叙述的不断分叉使得全书盘根错节,枝蔓横生,呈现出底层社会群像众生生活画卷。刘震云用说书人的讲话风格给我们描绘了贯穿百年的中原大地,并围绕主人公塑造了近百位的人物形象。以开篇为例:
杨百顺他爹是个卖豆腐的。别人叫他卖豆腐的老杨。老杨除了卖豆腐,入夏还卖凉粉。卖豆腐的老杨,和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是好朋友。
开篇先讲述杨百顺的爹即卖豆腐的老杨和赶大车的老马之间的关系,再而牵扯出铁匠老李的故事,在这个分叉中,又扯出老李与其母亲之间的纠葛,然后层层叠叠铺陈开去,时不时地还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这个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刘震云独有的「缠绕句式」:「不是……是……也不是……而是……」,甚至有人说这本书其实就是「不是而是」的一千种造句方法。作者着力想要表现的是每件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偶然、巧合、误会,几经转折之后将读者的思绪给升华了。依旧以小说的开篇为例,卖豆腐的老杨和赶大车的老马:
两人本不该成为朋友,因老马常常欺负老杨。欺负老杨并不是打过或骂过老杨,或在钱财上占过老杨的便宜,而是从心底看不起老杨。看不起一个人可以不与他来往,但老马说起笑话,又离不开老杨。……但外人并不知道其中底细,大家都以为他俩是好朋友。
寥寥数语,将老杨与老马之间复杂又简单的关系讲明白了。在下部「回延津记」中,又写到:
牛爱国他妈叫曹青娥。牛爱国他妈本不该姓曹,应该姓姜;本也不该姓姜,应该姓吴;本也不该姓吴,应该姓杨。
一个人他的姓氏本应该是个简单的问题,但刘震云给我们兜了一个大圈子,绕得我们晕头转向。但是真的晕头转向,不知所云了吗,其实没有。曹青娥姓氏的「绕」体现的正是她身份的复杂和曲折。这种话语的缠绕挖掘了事物的本质和真相,符合小说的格调,我们在弄清出缠绕背后的那一层道理后会感到酣畅淋漓。
另外补充知识点:
《小说叙事学》把叙事视角被分为了三种模式:全聚焦模式、内聚焦模式和外聚焦模式。 而《一句顶一万句》运用了外聚焦的叙事模式,由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根据主人公的行为足迹进行叙述,再根据需要对次要人物和事件给予交代。作者完全脱离小说的人物,冷静克制地进行记录,这也是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中国传统说书艺人讲究一个「述而不作」,而刘震云也一度曾被评论界冠以「零度叙事」之名,谈到自己的创作理念时,他说:「写作并不是写作,而是倾听,并不是你要说什么,而是书里面的人物要告诉你什么」。刘震云的叙事模式与中国传统小说的审美要求是重合的。

2022.11.01 新冠的治疗药物

新冠的有效治疗药物有不同分类方式,比如根据病情不同阶段(非重症、重症、危重症)划分,或者是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抗病毒、缓解炎症)划分。这边按照更加简单的一个分法——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给大家简单说一下。
一:处方药有几种,CDC批的主要有抗病毒药物和单克隆抗体药物。
  • Paxlovid:辉瑞,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用于成年人及12岁以上儿童,在家中口服;
  • Molnupiravir:默沙东,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用于成年人,在家中口服;
  • Remdesivir:吉利德,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用于成年人及12岁以上儿童,在医疗机构静脉输注3天;
  • Bebtelovimab:礼来,单克隆抗体药物,用于成年人,在医疗机构静脉输注 1次。
(其他还有一些药物,比如托珠单抗、巴瑞替尼等,但是主要用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暂不展开说明)
二:以上四种药物是直接对抗新冠病毒的,还有一些非处方药(OTC)不能对抗病毒,但是可以缓解症状,也是离普通人最近的药物。
这些非处方药一般是一种或者几种药物成分的组合,用于缓解不同的症状,比如头痛、发热、咳嗽等,而这些症状也会出现在新冠以外的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上,因此可能很多人以前都有用过。
  • 布洛芬:非甾体类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
  • 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存在争议),解热镇痛抗炎;
  • 右美沙芬:中枢类镇咳药;
  • 愈创甘油醚:取痰镇咳药。
单看其中一些名字,可能大家不是特别了解,它们其实是一些常用药的主要或部分成分。
  • 芬必得、美林(儿童用药):主要成分为布洛芬;
  • 必理通、泰诺林(儿童用药):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
  • 艾舒: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
对于大多数接种过加强针的朋友而言,即便感染,基本也是无症状和轻症为主,一般病程在一周以内,用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另外多休息、补充足够的水和电解质也是很重要的。
三:此外,还有一些非药物也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比如蜂蜜,润喉糖,止咳糖浆。
蜂蜜可有效缓解(1岁以上)儿童急性咳嗽,甚至效果不亚于右美沙芬。其止咳原理是蜂蜜的成分中有一大半都是糖,高浓度的糖水可以促进唾液分泌及呼吸道粘液分泌,提高气道的感觉阈值,从而减缓咳嗽的频率和程度。
再比如不同国家的老百姓生病时也有些常用做法,像用淡盐水或者稀释的苹果醋漱口缓解喉咙痛。这些做法并没有很严格的对照研究证实其效果,但是对有些人确实有效,并且由于没有什么明显的副作用,因此是可以尝试的。
以上提到的一些药物目前仍可在线下或线上药店购买。
最后,在任何时候都尽可能避免感染。戴口罩、勤洗手、注意通风以及避免人员聚集,这些物理防护手段始终有效,另外接种疫苗(加强针)可以降低感染后重症的风险,建议尚未接种加强针的朋友尽快接种,尤其是老年人。
家里有老年人的话建议家里备个指尖血氧仪。
 
胡言乱语系列
  • 读书
  • 思考
  • 2022.12.05 广告推荐vs内容推荐2022.11.19 折腾免费域名-小白秘籍
    Cata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