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2025.11.25 躺平


2025.11.18 技术不提供答案,制度才提供未来
- AI 的生产力确实强大,但会被资本逻辑吸收
- 垄断化与平台化会放大阶级差异
- “闲暇社会”“创意共享”“后稀缺”都不是技术自然结果
- 只有制度转型才能把生产力提升变成全民福祉
如果不改变产权结构与政治规则,控制AI的少数人会富得惊人,而且只会越来越富。所以 AI 不会自动带来一个更好的世界,能决定未来的,仍然是:
社会怎么组织生产资料、怎么分配剩余价值、谁能影响制度的制定。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知识点: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025.11.17 Good Enough Parent
“足够好的父母” 理论是由英国著名儿科医生和精神分析师唐纳德·温尼科特 提出的。它并非指一种具体的育儿技巧,而是一种育儿哲学和态度。其核心思想是:父母无需追求完美,只需做到“足够好”即可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足够好”的核心理念是:父母的首要任务不是完美无缺,而是提供一种 “抱持性环境”——一种足够安全、可靠且充满回应的成长空间,让孩子既能感受到支持,又有机会在适度的挫折中学习与成长。即只需在部分关键时间准确回应孩子需求即可,其余时间的「错过」反而有助于其发展独立性。
2025.11.09 机会
市场总有机会,机会总藏在不起眼的角落,小机会也是机会。
哪怕2027年要打仗了。
2025.11.08 耗子的后代
@阿甜不太甜阿:鸟类有个很bug的衰老机制叫“可忽略衰老”,它是说鸟类在成体后身体机能不会衰退,会一直保持在巅峰状态,死亡率也不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加,直到生命的最后两年才会有我们哺乳动物概念的“老去”。想想要是人类能一直保持着20岁青春活力健壮的身体活到七八十岁,然后大限将至了直接嘎,不要太爽了。
Trigger:鸟类的先祖是恐龙,有着上亿年的进化进程,高贵的四色视觉、长寿基因以及原博提到的抗衰老。哺乳动物之前都是洞里的耗子罢了...洞内视觉不需要分辨太多颜色所以我们只有三色视觉,无法遗传的长寿基因转头选择进化了繁殖数量,延迟衰老机制也就同样在进化路上被抛弃了....
2025.11.07 我想修文物
如果除去金钱因素让我重新选择职业方向,我想我应该会去选择做文物修复工作。
2025.11.06 相
所谓“相”,就是带着有色眼镜,看见的和感受到的自己和外界。比如
你喜欢吃榴莲,榴莲就很香。别人抢了你的榴莲,你会心生不快。
你讨厌吃榴莲,榴莲就很臭,哪怕没人惦记,你也希望有人拿走。
同样一个榴莲,显出不同的相,生出不同的心。
《金刚经》里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指凡夫最容易产生的四种坚固的执着,可以把它们理解成四副“有色眼镜”,我们戴着它们看世界。
1. 我相:就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个非常坚固的“我”的感觉。比如,“这是我的身体、我的想法、我的房子、我的尊严”。凡事都以“我”为中心,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高兴是因为“我”得到了,痛苦是因为“我”失去了。这是所有执着的总根源。例子:别人批评你,你马上很生气,就是因为这个批评刺痛了你心中的“我相”(“他怎么敢这么说我!”)。
2. 人相:有了“我”,自然就划分出了“不是我”的“你”和“他”。这是对“他人”的执着和分别。我们会把人分成喜欢的、讨厌的、陌生人、熟人等等。例子:你对家人很宽容,但对陌生人可能就很计较。这就是因为你执着于“家人”和“陌生人”这些不同的“人相”。
3. 众生相:把执着和分别的范围扩大到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形态(众生),比如动物、植物,甚至是一个团体、一个公司、一个国家。我们会认为这些集合体是真实存在的、永恒的。例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我们国家最棒”)、地域歧视(“某个地方的人都不好”)、或者认为“公司离了我不行”,这都是“众生相”的体现。
4. 寿者相:对“时间”和“生命延续”的执着。我们希望自己健康长寿,希望自己的事业、名声、家族能一直延续下去。心里总有一个“永恒”的念头,认为生命(寿者)是真实存在的,害怕中断和死亡。例子:追求长生不老,或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流芳百世”,甚至普通人对“变老”和“死亡”的深深恐惧,都源于“寿者相”。
这“四相”其实都是同一种毛病的不同表现,这个毛病就是“执着”和“分别”。
- 执着: 认为这些东西(我、别人、团体、生命)是真实、独立、永恒存在的。
- 分别: 在心里划出界限,这是我的那是你的,这是好那是坏。
《金刚经》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是暂时、依赖各种条件存在的,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独立存在的“我”或“事物”(“缘起性空”)。我们把这“四相”当真,就会产生无尽的烦恼(比如贪心、嗔恨、嫉妒、焦虑)。
看电影时,你会为角色的命运或喜或悲。但如果你能瞬间意识到——“这只是一束光打在幕布上,是一连串快速闪过的图片而已”,你就不会那么投入和痛苦了。修行就是要看破这“四相”,认识到“无我”的真相。不是说要变成一个没有感情的木头人,而是不再被这些概念牢牢绑住,从而获得内心的真正自由和平静。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025.11.05 关掉公司度个假再来一次
9 年前还是硅谷创业公司加速器 Y Combinator 总裁的萨姆·奥特曼在自家后院,接受弟弟杰克的访谈。他谈到,当我们对工作感到倦怠,通常并不是因为 “工作太拼而精疲力竭” ,而是因为 “工作上的失败或者没有进展”。因此,当创业者(应该同样适合打工人)遇到失败,不要总以为 “自己不够努力”,很有可能就是这件事行不通。不妨关闭公司,或者度个假,然后再来一次。当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取得进展时就会充满抛瓦! by 零重力瓦力
2025.10.31 数学家可能先于水管工失业
今天下午听了一场公司内的分享,分享人介绍他做的一个 AI Agent,在收益部分,非常骄傲地说我们节省了50%的人力资源。虽说大势所趋,但观感上还是像进了屠宰场的牛马不但自备刀具,还教其他的牛马传授如何维护设备,如何洗干净自己,如何摆姿势让屠宰更高效。
前几天腾讯的朋友说老板们以前看到新的论文,会找底下算法工程师来帮他讲解一下,现在都不找了,直接丢给大模型了。
甚至,Hinton 说,数学家可能先于水管工失业,因为数学是封闭系统,不需要数据,就像围棋和国际象棋,AI 可比人脑好用太多了。其他的脑力劳动者就别想幸存了,还能高贵得过数学家么。
2025.10.30 人只需要富一次
巴菲特说的。人的一生大概能赶上2-3次这样的机会,抓住一次就好了,剩下的时间就别折腾了。
2025.10.24 冰岛首次发现蚊子
据《冰岛评论》20日报道,冰岛自然历史研究所正式确认,在该国境内首次发现蚊子,颠覆了外界认为冰岛是“全球唯一无蚊国”的固有认知。总感觉世界朝着一个深渊慢慢滑下去了。
2025.10.23 未来
任何新的行业的崛起,都是靠两种人,一种是有钱有闲的人,一种是社会边缘人。前者好理解,后者也很常见,早一点的比如移动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很多iOS和Android开发都是各种培训班出来的,最近的比如主播网红,正经人谁当主播呀。当这个行业开始变成所谓主流后,开始有所谓科班出身的进入,直到清北含量升高,行业进入顶峰。社会边缘人开始被迫去探索新的赛道。ref 九边: 我们的未来会好吗?
2025.10.21 搞钱总是能让人热血沸腾
深圳是个容易让人沸腾的城市,这里你如果围观聊天,10个有8个都在聊搞钱,搞钱总是能让人热血沸腾。
2025.10.20 周一
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做小朋友也很不容易的,小朋友不想上幼儿园,跟大人不想上班,感受的压力和痛苦其实是一样的。
2025.10.19 该干嘛干嘛
周围的人来来去去,有些人说某些方向做不下去于是走了,但你观察,大部分时候这个方向并没有消失,会持续存在,后来的人也一直在迭代。很多事情,只要你把该做的事情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会有积极的反馈。大部分人则是边做边怀疑,并不断散发负能量,内耗严重,这种情况基本做不成事情。
2025.10.18 三岁看大
昨天小年独立爬上莲花山,完全没有要抱抱,虽然一路时不时可怜巴巴求抱抱,但好歹能被说服走到了山顶。该小朋友逻辑比较强,道理都懂,还能一套一套地跟你讲,并根据逻辑跟你周旋。好奇心强,又谨慎胆小,对新事物有兴趣但会怕,对新的食物默认不接受。玩的过程中,也能坐得住,相对能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反复操作。整体慢热。
目前看是个读书的苗子。
2025.10.18 理论物理
杨振宁今天在北京病逝了,享年103岁,几乎完美的一生。
杨先生曾经说过关于中国的科学和中医的两句话:“很多人曾讨论过近代科学为何没在中国萌生,我觉得和《易经》有很大关系”,“如果中医药以后还按照它自己的「理论体系」走下去,那么它就不会有发展,没有前途”。
2025.10.17 读《三星堆之惑》
在回深圳的路上快速走马观花看完了许宏的这本书。
这本书分10章,对应10个问题,比如关于三星堆的发掘时间,命名、文化分期、器物坑的用途、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三星堆文化和其他文化,尤其是蜀文化的关系等等,梳理了各个时期的考古发现和各方专家的各种奇奇怪怪的解读。作者字里行间都在讽刺之前的各路考古学家们太不专业和科学了,只在说博物馆命名的时候,表扬了当地专家和领导在不明确的时候没有瞎命名成“蜀都博物馆”这种,而是实事求是的“三星堆博物馆”,间接批了河南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这些考古专家的思路也是天马行空,很考验想象力和编故事的能力,尤其在上古史和考古学领域,按作者所说,因为时间太过久远,即不能证真也不能证伪,学者容易聚讼纠纷莫衷一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排除不了任何假说所代表的可能性。一旦有新的发现,之前做出错误解读的专家的工作就可能被证伪,需要当事人有强大的内心。
不过本书只提供了各种观点,供读者自己参考,看完本书之后,对于三星堆的惑只多不少。
三星堆遗址首次发现于1927年,首次发掘于1934年。“三星堆”这个名词最初是作为一个参照地点,位于发现文物的月亮湾-真武宫遗址的边缘。直到1986年,随着两座器物坑的发现,“三星堆”一词才用来指代包含十数个遗址的整个遗址群。
2025.10.15 对不起
说实话,在字节上班,总有种参与贩毒的感觉。
@shanghai
2025.10.14 在字节工作的好处
我觉得在字节工作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帮你加速修炼。
比如字节频繁的组织架构调整,各种起起落落分分合合的业务,如果结合《金刚经》思考一下,就能先破外相,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然后再进一步,就是破内相,即“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所以对于字节的同学来说,如果你“破相”了,那就真正明白了过程最重要,周五最幸福。
@shanghai
2025.10.13 赛博封建主义
数字平台和科技巨头将成为新的“封建领主”:一小部分拥有数据、算法和算力 (即新的“土地”) 的科技精英,将主宰绝大多数普通人 (新的“佃农”)。当然,在大陆,未来可能会遇到新的神权与王权的斗争,不过目前看,因为军队在手,所以神权掌握着绝对控制权。
@shanghai
2025.10.11 输出型爱好
无论是敲代码、写博客,还是录制视频,这些创作类的技能,如果你能将其中任意一种培养成长期的终身爱好,它都能成为你持续受益的源泉。
2025.10.10 平庸的重力
字节这一年老说平庸的重力,但是从无数的宣传文案里,我没有看到一条能很好地解释什么是“平庸的重力”。最近看到九边的这篇文章,才对这个概念有了深刻的认知,九边:平庸的引力。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的人生就是无数的“念头 → 情绪感受 → 语言行为 → 习惯 → 个性 → 命运”组合出来的,而生活中有无数的外部因素在干扰你,让你产生无穷的念头和感受,形成各种行为和习惯,这些外部因素的方向是随机的,所以导致这些念头和感受本身是好坏参半的,会让你的生活陷入一种随机游走,好坏习惯并存,互相抵消,最终停留在平庸的均衡点上——这就是所谓“平庸的重力”。只有当你发自内心有目标感的时候,才能对你的各种念头和习惯进行定向筛选,从而朝着你的目标方向前进,进而逃离平庸的重力。
当然九边还提到,要逃离平庸的重力,除了目标感,还有“像做大事一样做小事的责任心”,以及“刻意避坑”,不过我觉得都是执行的细节了。
2025.10.07 Life is but a dream
Row, row, row your boat;
Gently down the stream;
Merrily, merrily, merrily, merrily;
Life is but a dream.
2025.10.06 退行
在精神分析的世界里有个概念叫“退行”,讲的是小孩或大人在面对发展的压力时会出现行为上的倒退,比如一个即将学会走路的孩子或者一个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成年人都有可能会夜醒变多,即使过去睡眠质量相当不错。这个概念在精神分析界提出的时候是一个假说,但珍妮古道尔博士在灵长类族群身上观察到了这个现象:比如即将开始独立生活前的小猩猩会特别黏猩猩妈妈。这个理论观察后来被美国的布雷泽尔顿医生发扬光大(他是儿童心理治疗行业祖师奶安娜弗洛伊德的重要继承者之一),形成了一整套touchpoint触动点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安抚了焦虑养育者的心灵:不管在自然界还是人类世界,有时候一些小退步是大进步的前奏,放宽心顺其自然面对就好。
2025.10.01 带娃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